Table of Contents
公司治理評鑑指的是一個評估企業管理和運作的機制,主要是評估公司內部運作結構、風險管理、財務與制度透明度,以及股東權益保護等面向,公司治理評鑑有助於建立企業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營運效能,並確保公司的永續經營。
公司治理評鑑也成為投資人和利害關係人評估企業治理品質的重要參考依據,透過公司治理評鑑,能夠證明企業穩固的治理基礎,不僅有助於提高企業價值和競爭力,同時也增強了利益關係人對企業的信任和合作意願。
為提升台灣金融環境的國際競爭力,並因應國際對公司治理的重視與對企業資訊透明度的要求,行政院於民國91年成立「金融改革專案小組」,民國103年由證交所及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合作,共同委託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開始辦理第1屆公司治理評鑑。
在金管會的指導下,由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負責整理及撰擬評鑑指標,推動公司治理評鑑系統,111年第9屆評鑑修正依循「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以及參考國內外公司治理發展趨勢、法規、政策及各界回饋意見,促進企業更加重視各項公司治理機制。
👉延伸閱讀: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各種永續政策規範與現況一次統整讓你懂!
推動公司治理評鑑意義是希望透過此制度,比較整體市場公司治理狀況,協助投資人及企業瞭解公司治理實施成效,並且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能夠保持穩健的管理體系,避免惡性競爭,並強化公司治理水平,促使企業主動改善公司治理的文化,推動更高水平的企業管理和治理標準,主要目的有以下:
公司治理評鑑系統評核和指標鑑別,透過媒體、股東和機構投資人的反饋等結果,鼓勵企業檢視內部風險後尋找改善的方式,進而引導企業建立良好公司治理制度與文化,使企業更能穩定發展。
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可以找出積極優化公司治理的企業,甚至發掘那些自願設置超越法律要求標準的企業,並給予表揚與獎勵,樹立企業學習的榜樣,發揮典範作用,不僅限於法規,而是以「追求最高公司治理水平」為目標。
公司治理已經是國際間非常重視的課題,國際組織紛紛根據公司治理原則發展評鑑指標,因此推動公司治理評鑑時,採用國際認可的原則並參考其他國際評鑑指標,有助於國際接軌,讓海外投資人和公司治理機構更深入了解台灣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國際形象。
公司治理評鑑的構面和指標設計,參考了國內外各公司治理指標和法規,並邀請外部學者與專家組成「公司治理評鑑委員會」,以提供專業意見,在評鑑指標發布後,透過宣導活動促使企業和投資者關注評鑑系統的運作和結果,實現資訊公開和廣泛參與的目標,使企業能夠更加了解自身的治理缺陷和改進方向,投資者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和選擇投資對象,資本市場也能夠建立更健全、透明和可信賴的環境,為企業和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
👉延伸閱讀:公司治理的防線!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從股東會議案關注企業內部風險
了解更多公司治理評估資訊
公司治理評鑑指標架構主要採行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於2004年所發布的公司治理6大原則,並加以參考國內外重要公司治理相關評鑑、發展趨勢及法令規章來設計研議指標,以「是」或「否」的方式提問,並逐步增加質化的評核要求,評鑑資訊範圍則儘量以公開資訊為評鑑依據,使評鑑更為透明客觀,112年所公布公司治理評鑑指標共有4大構面,以下就為大家列出各構面的重點指標。
公司治理評鑑系統按4大構面設計評鑑指標並分配權重,並且將每項公司治理評鑑指標分為「A題型」、「B題型」、「AA題型」、「A+題型」以及「加分/減分題」5大類題型:
示意圖:
加總各構面得分後得出構面總分(4大構面合計總分最高為100分),再加計其他加分、減分項目後,如:AA題、A+題及額外加分、減分題等,計算最後總分。
了解分數計算方式後,接下來就讓TEJ帶您了解上市公司治理評鑑怎麼看結果吧!
進行公司治理評鑑的過程會將參與企業分為「上市公司」與「上櫃公司」兩組,在公開評鑑結果時,會根據評鑑分數的高低,將它們分成7大級距;而各級距內的排名方式則按照公司代號依序排列,也會一併公布因資料不足或其他變動原因影響而不宜受評的公司。評鑑結果的7大級距分別為:
111年度共計46家名列前5%,自評鑑舉辦以來,台積電、聯電、裕隆、中華電信、統一、台灣大哥大、遠傳、信義房屋等8家達成連續9屆前5%的紀錄。
另外為利投資大眾瞭解受評公司在其所屬產業表現,公司治理評鑑系統也另外依受評公司產業別前一年底市值,將受評公司區分為以下類別:
以上3類別之公司,會依評鑑成績高低分別公布以下5級距之公司名單:
而「市值 50 億元以上至 100 億元類別」,則依成績高低分別公布以下6級距之公司名單:
有許多研究指出良好的公司治理會與公司經營績效有正向的相關性,主要影響有以下:
也就是說,公司治理評鑑當中獲得好成績的公司,通常會有比較好的經營績效或是財務表現。
除了公司治理評鑑,金管會也針對金融產業推動「永續金融評鑑」,主要目的有以下:
永續金融評鑑參考國際標準及國內金融業發展進程,搭配現行「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項目及作法,建立兼容國內外永續金融發展趨勢的評鑑機制。
金管會也組成「永續金融評鑑委員會」,協助訂定評鑑作業機制,初期針對較大規模業者進行評鑑,再逐步納入較小規模業者,其中考量金融各業不同業務特性和風險,設計質化與量化題組,其指標共有「共同指標」112題,與「分業指標」58題,並分類為以下4大指標:
TEJ為台灣本土第一大財經資訊公司,成立於1990年,專門提供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資訊,以及信用風險、法遵科技、資產評價、量化分析及ESG等解決方案及顧問服務。
TEJ自2002年開始研究公司治理議題,並且於2005年推出公司治理相關資料庫,TEJ自2005年起就有公司治理相關解決辦法,且學術市占達8成以上,有深厚的研究基底,能提供公司治理指標所需資料,更有效接軌ESG。
TEJ公司治理以授信者(債權人)的觀點,界定指標意義及檢驗點;結合OECD六大公司治理結構,調整成適合台灣市場的分析變數。 我們利用可取得的公開資訊,除了彙整、清洗公開發行公司的大量資料,更提供多項指標化公司治理研究變數,協助您找出公平對待利害關係人的好公司!
TEJ參照SASB架構,收錄超過40個子項,內涵超過600個ESG評分項目。除了涵蓋大量公開資訊來源之外,也針對不同數據進行衍生與加值統計,讓投資人能透過ESG評分查詢企業永續發展的作為,同時隨台灣法規更迭與時俱進。
TEJ憑藉20年以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與深耕,透過量化分析技術, 在2022年第1季推出台灣公開發行以上企業的ESG評分指標「TESG永續發展指標」!TESG是台灣第1個正版授權使用SASB對公開發行以上企業做全面評估ESG等級的指標。透過SASB嚴謹的審核過程,TEJ已正式獲得SASB授權,此項正式授權讓TESG推進台灣企業與國際ESG標準。
TEJ以豐富的系統建置經驗,與優於業界的資訊品質與資料廣度,建立TCFD氣候變遷風險解決方案,除了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評估所需之分析資料,更加上不同碳密度及產業設置,針對投融資對象的碳排估算,更能協助您管理投融資對象的碳排估算與減碳管理。
了解更多公司治理評估資訊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