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eepik
Table of Contents
台塑是廣為人知的石化原料大廠,而其實台塑集團投資項目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包括電子原物料、重工機械、鋼鐵乃至發電產業等。而台塑除了透過自身力量拓展新版圖外,也利用集團間交叉持股的方式,在財務上獲得更有效益的槓桿運用。因此本文將以台塑集團為例,首先說明台塑集團成員企業的成立背景,再說明台塑集團間的相互投資關係,兼觀察其財務槓桿的運用情形。
在了解台塑集團的編年史前,我們得先了解歷年台塑集團的權力結構。
大致上了解台塑集團的現況後,我們便帶您一同來了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今日人盡皆知的台塑集團。
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是台灣為人熟知的企業家。1917年出身的王永慶,小時居於新北市新店,小學畢業後就到當時的台灣商業重鎮-嘉義找工作。透過叔叔的介紹下,在一家米店當小工學做生意,第二年便向父親借了200元當作開店本錢,並叫上王永成和王永在兩個弟弟到店裡幫忙。
待米店生意穩定後,又開了一家碾米廠。因時逢二戰物資短缺,日本政府實施米糧配給制度,把米集中在一兩家碾米廠,因此王永慶的碾米廠被迫關閉。王永慶隨後便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但其冒出的濃煙有損稻穀,且煤炭取得不易,因此在多重困難下,把磚廠移至板橋。
1945年8月二次大戰後,台灣光復,看好台灣百廢待舉的潛在商機,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二人轉向木材生意,王永在選擇入股位於羅東由陳天信和林通興合夥經營的信興製材行,王永慶則在嘉義收購原木,委由信興製材行加工。也在此時結識了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經營營造業的江蘇人趙廷箴,雙方互有業務往來,並結為好友。
1949年台北成為國民政府的政治經濟發展中心,王永慶舉家北遷到台北市承德路五十號,設立建茂行。王永慶與趙廷箴、陳天信、張清來等,於1951年合資成立開南木業,由開南木業充當上游公司,建茂行負責向營造廠接單,再下單給羅東的信興製材行,成為事業的鐵三角,累積大量財富。
圖1.王永慶先生在正式創業前的編年史
資料來源:TEJ整理
1953年,行政院設立經濟安定委員會,將塑膠原料擬定為台灣第一期四年經建計畫之一,但當時因苦無具規模經濟的塑膠業者,召集人尹仲容數度放棄這個經建計畫。而當時的王永慶透過趙廷箴的舅舅,也就是當時財政部政務次長陳慶瑜的介紹函,拜會隸屬於經安會的工業委員會化工組主持人嚴演存,希望有機會發展水泥投資事業,但因王永慶無化工背景而遭嚴演存婉拒,不過也因此讓嚴演存記住了王永慶的名字。
當時美國欲援助台灣投資PVC廠,但若無適合的投資者將會撤銷此援助,因此嚴演存致電王永慶告知有該投資項目,王永慶和趙廷箴兩人一口答應入股。便在1954年11月,由王永慶、趙廷箴、張清來、陳天信、何義等人投資創立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尹仲容親自為公司命名,英文名稱為Formosa,中文名稱為福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福懋塑膠成立後由何義擔任董事長,後改任常務董事,由王永慶出任董座,趙廷箴則擔任總經理。隨著1956年1月何義病逝於日本,加上台塑生產初期虧損嚴重,何義和張清來的股份陸續退出,才由王永慶兄弟買下絕大部分的股權,拿下公司的主導權。
1957年4月,王永慶認為福懋二字筆畫太多,在徵得尹仲容同意後,將公司名稱更改為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台塑。
1957年,台塑計畫成立塑膠加工廠,以利用塑膠製造水管、建築原料、尼龍皮鞋、尼龍車胎等,並命名為南亞。
1958年正式竣工成立南亞塑膠公司,從事塑膠的二次加工。
1958年,王永慶認為原定的日產PVC四噸產量少且成本偏高,因此提出擴增產能的提議。
1963年2月,為了消化南亞的產能,王永慶與其他股東又一起投資成立了嘉林塑膠製品廠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塑膠的三次加工,生產雨衣、尿布、塑膠皮包等。
1963年8月,嘉林更名為新東塑膠製品廠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投產後成功解決台塑和南亞存貨積累的問題,並不斷拓展至國際市場。
1964年2月,合夥人趙廷箴離開台塑,另外創辦了華夏海灣塑膠股份有限公司,同樣生產PVC及其製品硬管、膠布、膠皮等。
1964年7月,台塑掛牌上市。
1967年8月,王永慶沒有擴大新東的生產規模,卻反過來由南亞合併新東塑膠製品廠股份有限公司,以南亞為存續公司,並更名為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2.台塑(1301)與南亞(1303)的編年史
資料來源:TEJ整理
台灣早期因為環境的限制,天然的纖維都仰賴進口,不利於紡織業的發展。王永慶腦筋動到曾使他致富的木材業,當時台灣的木材業者,只取木材主體,卻將枝幹丟棄不用。這些丟棄的枝幹可以用來造紙,並進一步加工成人造纖維,能解決台灣天然纖維供應不足的問題。
1962年,王永慶籌設新茂木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木材及相關加工工業,重新涉足木材行業領域。
1965年3月,成立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便是我們熟知的台化,在彰化建立第一座生產基地,利用山林闊葉雜木之小徑木或枝梢材製造木漿、嫘縈。
1973年,台化對於化學纖維的技術更上一層樓,並且向下游延伸,與彰化當地名士賴樹旺、謝世銘等人共同斥資籌設福懋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設廠於雲林縣斗六市郊,從事織造、染整及印花等化學長纖聚胺與聚酯平織布。
1970年代,台灣的紡織業迎來了產業巔峰,出口佔比達到4成,與香港、義大利、韓國並列全球四大紡織品出口國。
1990年9月,中國大陸紡織產業迅速擴張,福懋(1434)基於產業轉型需求,進行多角化投資,結合中研院研究人員共同成立福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植入銷散陰極產品,提供電視機影像管(CRT)廠商使用。
圖3.台化(1326)、福懋(1434)、福懋科(8131)的成立
資料來源:TEJ整理
1960年代台灣的石化工業開始起步,中油於1968年在高雄煉油廠興建第一輕油裂解廠(一輕),二輕和三輕也於後陸續完工投產,此時石化工業的原料生產是被中油所壟斷。但由於上游石化原料供不應求,需仰賴進口補足,造成成本過高難以出口,因此台塑曾提出希望由民間興建三輕的計畫,但被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以石化上游只能國營為由婉拒。
1978年,台塑認領了四輕一半的產能,中油便開始規劃四輕。
1980年,行政院長孫運璿宣布新政策,待興建的四輕完工後,不再興建下一座輕油裂解廠,並鼓勵石化業中游外移。但在1984年2月孫運璿中風淡出後,5月改由支持石化業擴張的俞國華組閣,政策因此轉向。
1986年1月,因美國推動自由貿易,工業局宣布取消石化產銷協議,尊重市場機制。2月行政院通過中油興建五輕的計劃,7月經濟部同意讓六輕開放民營,9月經濟部核准台塑所提出興建六輕的申請。原選定在宜蘭利澤工業區興建六輕,但遭到當地居民和地方政府認為對環境污染性過高而反對,轉往桃園觀音工業區設廠,也因為與當地居民沒有共識、工業港無法私有和土地價格過高等眾多因素,延宕了4年之久。在六輕用地遭遇困難的情況下,王永慶決定離開台灣另覓建廠地點。
1989年11月,王永慶親赴中國考察投資機會,並密訪當時中國最高領導鄧小平,獲得允諾協助台塑投資,稱為「九〇一工程」,也就是後來的「海滄計劃」。但在1990年1月消息走漏後,引起台灣府院高層震怒,王永慶因此避居美國近兩年。
1990年4月,王永慶發表萬言書,公開呼籲政府能核准廠商赴中國投資。
1991年施行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其中租稅優惠讓六輕可免稅5年,另外專用港口開放讓六輕可興建專屬的麥寮工業港,並承諾讓台塑在雲林麥寮興建六輕。
1991年8月,台塑集團正式對外宣布將在雲林麥寮興建六輕。1992年4月,由台塑、南亞、台化及其他關係企業共同投資成立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輕油裂解廠的營運。
1992年11月,心中仍未放棄海滄計劃的王永慶,在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準備會晤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時,接到一通來自行政院長郝柏村的電話,若台塑集團與中國簽約,將停止台塑集團的股票交易、凍結台塑集團與銀行的資金往來,以及限制台塑集團高層出境的「郝三條政策」。王永慶被迫放棄中國投資,海滄夢碎。
1993年6月,行政院核定雲林離島石化專區,填海造陸讓六輕使用,且台塑、南亞、台化和台塑化共同投資設立麥寮工業專用港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7月,六輕在與抗爭團體達成共識後開始動工。
1995年1月,經濟部開放民間設立發電廠,台塑、南亞、台化和台塑化共同投資設立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於麥寮六輕廠內利用燃煤火力發電,並於1999年6月正式商轉。
1999年2月,為配合油品儲運及化學品運輸需要,台塑化與台塑共同投資設立六輕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
圖4.台塑化(6505)的成立重要記事
資料來源:TEJ整理
王永慶長子王文洋於英國取得物理博士學位後返台,前後到了台塑及南亞任職,1984年便成立了電路板專案組,致力發展電子材料專業。
1995年時逢日本經濟泡沫,許多日廠紛紛拋售技術變現,此時在南亞研發電子材料的王文洋,便向日本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OKI)買下技術,成立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動態隨機儲存記憶體(DRAM)。
不久後因王文洋婚外醜聞曝光,迫使王文洋處分停職一年之久。1998年因日商OKI退出DRAM市場,南亞科被迫轉向IBM取得技術授權。
2000年,IBM又退出DRAM市場,南亞科只能選擇向德國半導體廠商英飛凌(Infineon)合作。
2003年1月,擁有2座8吋晶圓廠的南亞科,與德國半導體廠商英飛凌(Infineon)在林口共同投資興建12吋晶圓廠,並獨立成立華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方面向英飛凌購買技術授權,一方面為英飛凌代工。華亞科2004年10月公開發行,2005年4月登錄興櫃,並於2006年3月掛牌上市。
2006年8月,因英飛凌將記憶體部門分割成立奇夢達(Qimonda),故英飛凌的董事席次改由奇夢達取代。
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造成DRAM價格下滑,以及奇夢達申請破產。
2008年11月,南亞科引進美光,收購奇夢達手上35.6%的華亞科股權。
2013年DRAM價格回升,使南亞科和華亞科兩家公司得以由虧轉盈。
2015年11月,美光欲併購華亞科,南亞科一方面將手中24.2%股權的華亞科出售給美光,一方面又參與美光的私募,成為美光的股東,維持雙方合作關係,剩餘資金再投入南亞科升級20奈米的製程。
2016年12月,華亞科成為美光子公司,並撤銷公開發行。TEJ於2016年11月將華亞科退出台塑集團,改歸美商美光集團。
2018年7月,為深化福懋科與南亞科的合作,福懋轉讓19%的股權給南亞科,仍持有46.63%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2019年12月,福懋再度轉讓13%和3%的持股給南亞科和南電,南亞科因此持有福懋科32%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福懋持股福懋科30.63%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圖5.南亞科(2408)、華亞科(3474)的成立重要記事
資料來源:TEJ整理
南電前身就是南亞的電路板事業部。1997年10月,南亞以99.99%的持股比率轉投資成立南亞電路板股份有限公司,起初南亞以代加工方式配合經營,於1999年逐步把生產印刷電路板的設備出售給南電。
南電於1998年3月公開發行,2003年1月登錄興櫃,並於2006年4月掛牌上市。南電上市後,南亞仍持有南電66.85%的股權,為南電的母公司,故南電自始歸入台塑集團。
王永慶在1995年11月,與日本小松電子金屬株式會社簽約,合作生產半導體的上游原料矽晶圓,成立台灣小松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小松電子主要由小松電子持股51%,亞太投資和台塑各持股24.1%和24.9%。
雖然最大股東是日本小松電子,但是仍由王永慶擔任董事長,兩方董事席次相當,故將台灣小松電子自始歸入台塑集團。2006年10月,日本小松電子金屬株式會社被日本勝高株式會社(SUMCO)併購。2007年1月,台灣小松電子更名為台塑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永慶最初成立台塑時,便規劃了「經營權共治、所有權信託」的治理方針,以實現永不分家的理念。在經營權上,成立行政中心決策七人小組,分權共掌集團業務;在所有權上,則採信託控股,將龐大股權於海內外設立信託。不過就在王文淵卸任台化董事長後,正式宣告台塑四寶進入全經理人時代,退出的家族成員另組管理中心,徹底落實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理念。
所有權的部分,1995年時,在國內透過出資和捐贈股票的方式,成立四大基金會,並在2001年起相繼將海外投資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分別成立五大信託,讓台塑集團永續經營,也據此將投資鏈途徑分為4類(表一):
台塑集團王家,透過A途徑控制的公司,僅有台塑、南亞和台化三家公司,且個人持股均不到1%,相對的五大信託下的賴比瑞亞商秦氏國際投資和賴比瑞亞商萬順國際投資,則遠高於王家個人持股。
透過B途徑控制的公司,也僅有台塑、南亞、台化、福懋和台塑化五家公司。
台塑集團主要是透過金字塔結構去控制福懋、台塑化、南亞科、台勝科、南電和福懋科六家公司,王家直接出資控股的部分以台塑、南亞和台化較高,說明台塑集團的核心仍然在這三家公司。
表一、王家控制集團上市櫃公司(軸心成員)之途徑
控制途徑 | 上市櫃公司直接持股者 | 1301台塑 | 1303南亞 | 1326台化 | 1434福懋 | 6505台塑化 | 2408南亞科 | 3532台勝科 | 8046南電 | 8131福懋科 |
A、王家個人與個人自有事業 | 王文淵 | 0.71% | 0.47% | 2.2% | 0.03% | |||||
王文潮 | 0.19% | 0.01% | 0.29% | 0.01% | ||||||
王文祥 | 0.46% | |||||||||
王貴雲 | 0.14% | |||||||||
王瑞華 | 0.14% | |||||||||
王瑞瑜 | 0.24% | 0.31% | ||||||||
賴比瑞亞商秦氏 | 3.05% | 1.86% | 6.35% | |||||||
賴比瑞亞商萬順 | 4.16% | 2.39% | 3.8% | |||||||
小計 | 8.25% | 5.11% | 13.41% | 0% | 0.04% | 0% | 0% | 0% | 0% | |
B、財團法人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 | 9.44% | 11.05% | 18.58% | 5.79% | 5.79% | ||||
明志科技大學 | 1.43% | 1.87% | ||||||||
長庚大學 | 4% | 2.2% | ||||||||
長庚科技大學 | 2.13% | |||||||||
小計 | 10.87% | 15.05% | 18.58% | 11.99% | 5.79% | 0% | 0% | 0% | 0% | |
C、王家其他營利事業 | ||||||||||
小計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D、金字塔控制 | 王家直接出資控股合計 | 19.12% | 20.16% | 31.99% | 11.99% | 5.83% | 0% | 0% | 0% | 0% |
(透過軸心成員) | 14.46% | 17.4% | 6.93% | 38.96% | 79.68% | 62.21% | 29.06% | 66.97% | 65.68% | |
UC控股合計 | 33.58% | 37.56% | 38.92% | 50.95% | 85.51% | 62.21% | 29.06% | 66.97% | 65.68% |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依照交叉持股程度可以將台塑集團歸類為複雜金字塔結構類型。可以參照圖6所示,實線為投資鏈、虛線則為相互持股。其中軸心成員有9個: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福懋(1434)、台塑化(6505)、福懋科(8131)、南亞科(2408)、台勝科(3532)和南電(8046)。軸心成員間除了台化和南亞以母子公司控有福懋和南電外,台塑集團的7個軸心公司,以兄弟公司之型態呈現,均免編製合併報表。
圖6.台塑集團之投資鏈:2023/12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台塑集團透過亞太投資和麥寮汽電反持股的部分,因已進入十大股東之列,故得以期末市價乘以持股數,另外設算該兩家公司交叉持股重複列計的部分。如表二所列,台塑集團的型態I所隱藏的交叉持股計有78.9億元。
表二、補遺:轉投資之反向持股──台塑集團(2023/12) 單位:億元、千股
兼任董監/大股東之轉投資(反向持股) | 交叉持股 | 董監大股東公告 | 202312 | |||||
---|---|---|---|---|---|---|---|---|
軸心成員 | 從屬成員 | 集團持股%* | 帳面* | 設算帳面值 | 持股率% | 持股數 | 收盤價(元) | 備註 |
2408南亞科 | 8338麥寮汽電 | 99.76 | 552.2 | 20.5 | 0.85 | 26.3 | 78 | |
3532台勝科 | 31667亞太投資 | 50.59 | 7.3 | 58.4 | 8.94 | 34.7 | 168.5 | |
台塑集團 | 合計 | 78.9 | – | 61 | – |
資料來源:TEJ整理
圖7.型態一交叉持股(2023/12)
資料來源:TGPS集團觀察家
這類型態有3個成員,如表三所示。重複列帳之金額屬越南台灣興業責任和FG INC.最大,近1兆元。越南台灣興業責任為台化、福懋、南亞與金車公司於2002年合資在越南成立的公司,從事纖維、紡紗及塑膠產品之產銷。FG INC.原為台塑化在2017年獨資在美國成立的投資公司,同年11月,增資由台化、南亞、福懋增資入股,在美國設立FG LA LLC興建乙烷裂解廠。
表三、由其他軸心成員共持(權益法)之子公司:型態二(2023/12) 單位:億元
被共持之 | 成員 | 台塑集團 | |||||
名稱 | (統編) | 淨值 | 列帳家數 | 集團持% | 合併財報%# | 重複列帳* | 會計處理權益法 |
六輕汽車貨運 | (16835956) | 414 | 2 | 100 | 88 | 97 | 台塑化控股,台塑共持25.46% |
越南台灣興業責任 | 11,952 | 3 | 95 | 52.5 | 5,301 | 台化控股,南亞共持42.5% | |
FG INC. | 10,961 | 4 | 100 | 57 | 4,673 | 台塑化控股,南亞共持10%,台化共持33% | |
合計 | 10,071 |
資料來源:TEJ整理
在設算型態二重複列帳時,另外發現台塑集團的特點,就是轉投資公司多透過軸心成員共持的方式,以避免編製合併報表。由表四所示,透過共持的公司達23筆,其中共同持有的持股率超過50%的就有19筆。
共同持有的持股率未超過50%的有兩筆,其中台塑美國為1980年台塑在波多黎各的海外第一座PVC廠停產後,將設備移轉到美國廠。另外,福機裝股份有限公司乃是2018年7月由台塑化與日本日機裝公司合資成立,結合紫外線晶片技術,研發各類生活除菌商品。
Formosa Ha Tinh (Cayman) Limited(台塑河靜(開曼))為2014年由台塑、南亞、台化和台塑化投資設立,各持股14.75%,間接投資越南的台塑河靜鋼鐵廠。
共同持有的持股率超過50%的公司,其中台塑通運共同持有54.33%,透過商業司的資料,可以查到另透過共同持有98.91%的麥寮工業區專用港管理持有台塑通運45.11%的股權。通過共同持股持有台塑海運65%,另外透過台塑通運持有台塑海運35%的股權,足見財報資料揭露之不足。
表四、由其他軸心成員共持之轉投資公司(202312) 單位:%
軸心成員被投資公司 | 1301台塑 | 1303南亞 | 1326台化 | 1434福懋 | 6505台塑化 | 8131福懋科 | 總計 |
台塑集團(開曼) | 25 | 25 | 25 | 25 | 100 | ||
台塑建設事業 | 33.33 | 33.33 | 33.33 | 99.99 | |||
福機裝 | 1.16 | 45 | 1.16 | 47.32 | |||
台朔環保科技 | 24.34 | 26.99 | 24.34 | 24.34 | 100 | ||
台塑開發 | 18 | 18 | 18 | 45.99 | 99.99 | ||
台塑海洋運輸投資 | 19 | 19 | 19 | 19 | 76 | ||
台塑汽車 | 45 | 45 | 90 | ||||
華亞園區管理顧問 | 33 | 34 | 33 | 100 | |||
南亞光電 | 23.02 | 15.22 | 22.83 | 7.61 | 68.68 | ||
台朔重工 | 32.92 | 32.91 | 32.91 | 1.26 | 100 | ||
台塑網科技 | 12.5 | 12.5 | 12.5 | 12.5 | 50 | ||
台塑海運 | 15 | 15 | 15 | 20 | 65 | ||
台塑新智能科技 | 25 | 25 | 20 | 25 | 95 | ||
台塑合成橡膠工業( 香港 ) | 33.33 | 33.34 | 33.33 | 100 | |||
台塑資源 | 25 | 25 | 25 | 25 | 100 | ||
Formosa Ha Tinh (Cayman) Limited | 11.43 | 11.43 | 3.85 | 11.43 | 38.14 | ||
麥寮工業區專用港管理 | 17.99 | 17.98 | 17.98 | 44.96 | 98.91 | ||
台塑美國 | 22.66 | 0.51 | 2.92 | 26.09 | |||
亞台開發 | 45.04 | 44.96 | 90 | ||||
臺塑汽車貨運 | 33.33 | 33.33 | 33.33 | 99.99 | |||
宜濟建設 | 28.72 | 29.22 | 1.51 | 40.55 | 100 | ||
汎航通運 | 33.33 | 33.34 | 33.33 | 100 | |||
台塑通運 | 18.11 | 18 | 18.22 | 54.33 |
資料來源:TEJ轉投資DB (已剔除非台塑集團成員)
表五顯示,台塑集團的軸心成員間存在複雜的交叉持股,集團成員整體對軸心成員的持股合計都超過三成,經營權算穩固。但是,各軸心成員間除了福懋和南電編入台化和南亞的合併報表外,其他軸心成員皆編制個別財務報表。
故本文在推估台塑集團的虛增資產,即交叉持股帳面數,如表四所列,合計6,206.5億,約佔整體淨值之37.53%。
綜合以上,如表五所列,台塑集團整體的總淨值,將由16,535億,下調至9,926億。因此,集團DE由31%提高至51%,影響非常明顯。
表五、台塑集團DE估算彙總表 (單位:%、億元)
DE相關的財務科目 | 1301台塑 | 1303南亞 | 1326台化 | 2408南亞科 | 3532台勝科 | 6505台塑化 | 8131福懋科 | 集團整體 |
軸心成員帳面借款依存度 | 37.65 | 50.51 | 38.40 | 6.70 | 45.19 | 8.20 | 0.00 | 31.00 |
軸心成員帳面借款加總 | 1,307.86 | 1,904.58 | 1,473.45 | 111.81 | 115.00 | 279.642 | 0.0 | 5,192.34 |
扣除:虛增RP融通負債 | -153.86- | 0.00 | -17.21 | 0.00 | 0.00 | 0.00 | 0.00 | -171.06- |
剔除重複列帳之集團借款額 | 1,154.00 | 1,904.58 | 1,456.24 | 111.811 | 115.00 | 279.642 | 0.00 | 5,021.28 |
軸心成員帳面淨值加總 | 3,473.60 | 3,770.84 | 3,836.89 | 1,669.24 | 254.49 | 3,412.18 | 118.07 | 16,535.31 |
扣除:重複列帳–型態Ⅱ | -0.97 | -64.05 | -35.70 | -100.72 | ||||
扣除:虛增資產–型態Ⅲ | -728.92 | -917.22 | -252.80 | -1,284.08 | -73.95 | -2,843.41 | -106.08 | -6,206.46 |
扣除:虛列RP融通資產 | -175.16 | -32.99 | -52.47 | 0.00 | 0.00 | -41.43- | 0.00 | -302.05 |
剔除重複列帳/虛增資產後之淨值 | 2,568.55 | 2,756.58 | 3,495.92 | 385.16 | 180.54 | 527.35 | 11.99 | 9,926.09 |
集團DE% | 44.93 | 69.09 | 41.66 | 29.03 | 63.70 | 53.03 | 0.00 | 50.59 |
資料來源:TEJ整理
交叉持股是集團在經營及所有權分配上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許多產業都有跨足的台塑集團也不例外。從台塑在2007年後就不再有新的軸心成員可見,台塑目前抱持著不可捨本逐末經營心態,先將心力放在已有基礎的領域上。不過面對處於紅海階段的石化產業,若持續抱持著守舊態度,恐難以熬到春燕的到來。
雖說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投資新能源產業及半導體特化事業,但如何在維持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宗旨下,又要趕上當前產業局勢變化,台塑集團當局的策略思維,仍有待時間來驗證。
企業信用風險解決方案→ TGPS集團觀察家,市場唯一同時具備集團歸屬與信用風險之台灣集團解決方案。
TEJ 集團觀察家以將近20年的公司治理研究經驗,針對台灣公開發行以上企業,及其向下關聯的中小企業,建立一套一致性的集團企業定義來辨識集團規模與範圍,詳實記錄企業納入退出集團原因,並進一步針對集團評估信用風險等級,作為合作評估的重要資訊。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