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大戶注意!企業耗水費 開徵,一文帶你看懂遊戲規則

Source: Freepik
Source: Freepik

前言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缺水議題再次襲來,南部地區面對最嚴峻乾旱,對正在加速發展產業的高雄和台南形成巨大威脅。為了因應越發稀缺的水資源,2016 年增訂的《水利法》第 84 條之 1 賦予開徵耗水費法源,促進產業節水並落實用水正義,延宕了六年半後,將於今年 2 月起正式開徵!本篇文章統整耗水費的所有資訊、對各產業與企業的影響,讓你了解水資源管理對企業重要性。

徵收對象與時程

企業耗水費 Source: 中央氣象局、水利署、自行整理
Source: 中央氣象局、水利署、自行整理

誰會受影響呢?

耗水費主要針對用水大戶徵收,也就是於計算期間內單月總用水量(自來水+地下水+地面水+契約用水)大於9000度的用戶;農業用水、政府機關、行政法人、學校、醫療與社福機構則不在徵收範圍內。

計算期間是何時?

耗水費徵收門檻是基於前一年 11 月至當年 4 月的月用水量計算,只要單月用水量超出基準的企業都會被徵收,繳費期限是 8 月 31 日前。

需注意的是 2023 年時程與以上時程不同,計算期間為 2 月至 4 月,繳費期限同為 8 月 31 日前。

優惠期間

2023 年 2 月 1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為減半收費優惠期,促進企業們加速節水及改善水資源管理。

除了有三年的優惠期外,主管機關也推出折扣措施獎勵水資源管理良好之企業,以下介紹徵收基準與折扣:

徵收基準與折扣

費率以每立方公尺計算,若企業的單月總用水量超過9000(噸)立方公尺,則該企業需針對超出部分繳納每立方公尺3元的耗水費。

但若企業用水回收率達標、且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查驗機構驗證,則費率可以較低

需注意的是,用水回收率須為前一計算期間(11 月~4 月)的資料,且需在每年的 7 月 15 日前提交文件給審核機構,若符合公告之行業基準區間,則超過 9000 立方公尺的部分繳費標準如下:

  • 用水回收率 介於 行業基準區間,超過部分以每立方公尺新臺幣元計。
  • 用水回收率 大於 行業基準上限,超過部分以每立方公尺新臺幣元計。
  • 地下水全數用水量均納入徵收,並以3元費率計徵,無優惠費率。

各產業基準區間
此處根據主計處產業分類,更多關於主計產業分類的資訊,可以參閱這篇: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水利署、自行整理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水利署、自行整理

在各產業中,半導體業(製造 & 封測)用水回收率為 50~95%,電子代工業集中落在 30~50%,食品及服務業多為 10~30%;標準最高則為鋼鐵冶煉業的 80~95% 與石材製品製造業的 50~97%。

以石油煤製品業舉例,若企業回收率低於 32%,收費 3 元,回收率介於 32~50%,折扣費率為 2 元,若回收率大於 50%,費率僅需 1 元。

產業用水量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

2021 年前十大用水產業(含再生水)前三名依序為鋼鐵製造業、石油煤製品業與人造纖維紡織業,但此三產業並非過度耗水,觀察細項可發現鋼鐵製造業與人造纖維紡織業用水中有將近 80% 為回收水,非回收水僅為 5400 萬噸與 2500 萬噸,在節水表現上甚是傑出;第二名的石油煤製業為台塑化之數據,用水有 21.6 億噸取自於海水,不在耗水費徵收範圍內。

扣除回收水用量,真實耗水量較高產業為積體電路製造業與電腦製造業,不含回收水用量分別為 1 億 8300 萬噸與 1 億 3600 萬噸,然而,這些用水又由哪些企業產生呢?

誰用了最多水?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水利署、自行整理 (資料以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計算。)
Source: TESG 永續資料集、水利署、自行整理 (資料以自來水+地下水+地表水計算。)

用水量前五名的企業中,包含臺灣兩大製造業龍頭—鴻海與台積電,共使用了約 1.7 億噸的水,惟兩者廠區分布全球,並非直接耗用臺灣水庫資源;值得注意的是,以現今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來看,前五名企業加總用水量約等於 5 座曾文水庫,對水資源耗用影響可觀。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回收用水也是一徑,上述企業中僅有台積電 85.40% 的回收率符合行業基準區間,共回收 1 億 8630 萬噸水量,換算約等於 3 座曾文水庫蓄水量;若忽略回收水投資不僅無法享有優惠,也將對落實回收水之企業產生不公平影響,企業應盡早投資水回收技術與設備,對環境永續做出貢獻。

最後,TEJ 也利用 TESG 永續資料集的資料做出以下試算,結果僅供參考:
以廠區皆位於台灣的台化為例,2021 年的總用水量約 3297 萬噸,平均一個月使用 274.75 萬噸水,因台化無公布用水回收率,試算無列入優惠費率考量,月耗水費 = 274.75 (萬噸) x 3 (元) = 824.25 萬 (元),優惠期減半為 412.125 萬(元),佔 2023 年 2月營收約 0.015%。

有興趣的讀者也可利用 TEJ 企業用水量資料庫,進一步試算企業耗水費,評估耗水費對企業的影響!

延伸閱讀

TEJ 台灣經濟新報

哪裡可以獲得更多資訊

台灣財經資料庫 (TEJ TAIWAN DB ) → TESG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 TESG 永續資料集 → 環境構面 → 企業用水量
透過 TESG 永續資料集,一站獲取用水量、各類別使用量與水回收率等資料,有效掌握企業用水情形!

透過 TESG 永續資料集追蹤企業用水量

如果各位讀者對於本文、TEJ 資料庫有任何問題,或是想進一步獲取關於 TEJ 資料庫的操作權限,歡迎留言、來電或來信詢問。

返回總覽頁
Proce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