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指日可待,光學鏡頭廠布局車用鏡頭後勢可期

自駕車指日可待,光學鏡頭廠布局車用鏡頭後勢可期

Photo by Freepik

前言

自疫情後的居家辦公、遠端課程及各種數位生活成為常態後,電子產品的需求可以說是有增無減。其中智慧生活的部分,主要依賴大數據的蒐集、串連、傳輸及演算所推動,作為蒐集數據主要媒介之一的鏡頭,也因應此趨勢需求大幅成長。除了囊括大部分訂單的光學鏡頭一線大廠,如大立光、玉晶光及舜宇光學,中小型廠商仍能在車用鏡頭的產業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

車用鏡頭常需要面臨高溫、雨天等各種氣候的考驗,因此競爭門檻較高。而隨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以下簡稱ADAS)及自駕車的發展趨勢愈來愈蓬勃,對車用鏡頭需求增加連帶刺激銷售額成長,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台灣車用鏡頭廠商的現況與發展。

車用鏡頭有哪些應用?

車用鏡頭最早主要應用在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或停車環景影像等,不過隨著自駕車的持續發展,為了能夠即時偵測周邊環境及滿足360度的視野環景,再加上各國對安全層級的要求愈來愈高,車用鏡頭需求可以說是大幅增加。根據美國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提到,自動車駕駛分成五大等級:L1輔助駕駛、L2部分自動、L3有條件自動、L4高度自動及L5完全自動,L1至L2需要駕駛手握方向盤,L3至L5駕駛不需手握方向盤,我們以下圖自駕等級L3的Audi A8為例,該車款具有將近12組感測器,若是自駕車等級L4或L5,將會搭載更多車用光學鏡頭。根據MarketWatch的報告中提到,2022年全球車用鏡頭的銷售金額為14.96億美元,至2028年達到27.30億美元,2022年至2028年CAGR為10.7%。

圖一、Audi A8車用鏡頭圖

https://www.mirrormedia.com.tw/assets/images/20200821174131-ed8ead7c1d976f09e26f17a4b47b7451-tablet.jpg

資料來源:Audi A8

攝影鏡頭、 雷達、光學雷達,各式感測器的優缺比較

隨著自駕車及ADAS的快速發展,感測器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市面上已有三種主流感測器:攝影鏡頭、雷達鏡頭、光學雷達,下文將以三者之間的差異及優缺點簡述,並整理成圖二:
(1)攝影鏡頭:是目前所有車用感測器中,價格較為便宜的一種。但若在雨天、霧霾或夜晚等相對惡劣的環境下,將會大幅降低攝影鏡頭的準確度,進而影響駕駛用車安全。

(2)雷達鏡頭:雷達工作的原理係為,向目的發射無線電波,並藉由碰到物體的反射訊號來判斷與物體間的距離、速度與相對位置。此種鏡頭較不受天候限制,因此較廣泛被運用在巡航系統、自動緊急煞車系統等,但由於雷達的解析度有限,再加上難以辨識靜止物體,因此應用上仍有其限制。

(3)光學雷達:又可簡稱光達,最初是用以測量並建構周圍環境的3D圖。因其不受天候限制,甚至可以深測高達100公尺的距離,在強風及大雪也能正常運行,因此目前最常被應用在路況及車輛周邊訊息的採集。不過因光達感測器造價昂貴,且容易受到損壞,目前的應用尚不普及。

圖二、主流感測器的分類

主流感測器的分類

資料來源:TEJ整理

綜合上述,目前三種感測器皆有其不足之處,因此仍處於互補而非替代關係。根據圖三Yole的資料顯示,車用感測器市場規模預計在2032年預計將達到170億美元,2024年至203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為44%,雷達、攝影鏡頭及光學雷達的銷售金額皆明顯成長。

圖三、全球車用感測器銷售金額預測

全球車用感測器銷售金額預測

資料來源:Yole,TEJ整理

全球及台灣車用鏡頭廠商營運概況

相較於工業用或智慧型手機鏡頭,車用鏡頭的工作環境通常較為艱困,必須承受極端高低溫、強弱光及濕熱等嚴苛氣候的考驗,且必須在汽車高速行駛的情況下,快速且精確的辨別車外環境,因此車用鏡頭產業跨入門檻高。又塑膠鏡片恐受限物理特性難以被採用,因此車用鏡頭多以玻璃鏡片為主。

台灣玻璃光學鏡頭的廠商,原先大多都是供應給相機使用,但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的發展,使得光學鏡頭廠商不得不將業務重心轉向其他領域,其中,尤以車用鏡頭佔比最高。以下將介紹四家車用鏡頭相關的公司與其營收增減(表一):

  1. 大立光:為光學鏡頭龍頭廠,原先預計在2019年將退出車用鏡頭市場,但在2021年成立子公司大根光學工業後,正式搶佔「非球面模造玻璃」市場產能。
  2. 亞光:原先以供應RICOH以及OLYMPUS相機鏡頭為主,在2015年成為特斯拉主要鏡頭供應廠,據亞光2023年年報所示,目前新開發的7項產品有3項與車用鏡頭有關,並於2023年獲經濟部產業數位發展部的補助,顯示出亞光未來發展的車用鏡頭的野心。從財報來看,亞光整體營收從2020年的158億元攀升到2023年的178億元,其中車用鏡頭的營收占比也提升了9.6%,且於2024年上半年佔比達14%。
  3. 佳凌:原在相機鏡頭多有著墨,同樣也因為相機市場削弱而開始轉向車用鏡頭,且根據佳凌2024年股東會所述,目前來自歐美的訂單已滿載到2026年。由於佳凌不對外揭露車用鏡頭金額及比重,因此難以追蹤營收成果,但可由年報及法人財報得知,車用鏡頭已成為佳凌發展重點,雖2023年年複合成長率-13.69%,但隨自駕車發展,預期該公司營運狀況將會好轉。
  4. 舜宇光學:為中國光學鏡頭大廠,近年受惠於中國政府傾力發展自駕車及電動車的利多,在中國市場也逐漸打穩根基。從財報數字來看,舜宇光學在車用鏡頭的營收從2020年25.11億元人民幣,成長至2023年的52.82億元人民幣,複合年成長率達28.13%。

表一、車用鏡頭廠於2020年至2023年之總金額                        單位:億元

公司2020年2023年年複合成長率
舜宇光學(單位:人民幣)25.1152.8228.13%
亞光1581784.05%
佳凌149-13.69%
舜宇光學僅有車用鏡頭的營收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舜宇光學財務報表、TEJ整理

結論

因法規及基礎建設尚未完備的情況下,自駕車要在通用情境實現完全自駕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不過仍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與車廠合作,如:英國政府於2024年5月20日正式完成訂立《自駕車法》,又或Google Waymo於2021年在美國舊金山試營運且在2023年8月商業化,以及GM旗下的Cruise近期也已經在加州南灣進行地圖繪製等,皆顯示車廠及各國政府對自駕車發展的企圖,雖目前各家車廠實際營收仍未明朗,但觀察過去幾年的財報,車用鏡頭的車廠相關營收皆呈現成長態勢,因此車用鏡頭的未來仍實屬可期。


訂閱 TEJ E-JOURNAL 了解更多文章內容!

想獲得更多資訊?-TCRI看門狗_產經事件資料庫

TEJ 產經事件資料庫,收錄包含各大產業新聞事件及其轉載之研調機構產銷資料、政府機構公開資訊…等相關產業資訊。針對市場上產業及總體經濟相關之事件彙總整理,可用於觀察近期產業發展近況。不僅有效蒐集並分類了各類影響產業的重大事件,還將這些事件與關鍵字詞進行精確標註,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與自身業務相關的事件動態,進而迅速作出營運判斷。

產經事件

延伸閱讀

返回總覽頁
Proce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