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集團案例分析 - 以「水酒一家」為發展策略,敢於放眼全球市場的飲料集團

金車集團案例 - 分析以「水酒一家」為發展策略,敢於放眼全球市場的飲料集團

前言

近年來餐飲業熱衷於上市櫃,包括八方雲集(2753)、三商餐飲(7705)、全家餐飲(7708)先後上市、豆府(2752)、亞洲藏壽司(2754)揚秦(2755麥味登)、聯發國際(2756歇腳亭)、築間(7723)上櫃、以及路易莎咖啡(2758)、巨宇翔(2760薡茶)、橘炎胡同(2761胡同燒肉)、Texas Roadhouse德州鮮切牛排的開展餐飲(7789)登錄興櫃,今年1月Q Burger 所屬的饗樂餐飲(7797)也加入興櫃行列。咖碼咖啡(2759)也早在2020年公開發行。饗賓餐飲集團(饗食天堂)則正在等待登錄興櫃。

相較於餐飲業對於上市櫃的熱潮,大型食品集團則顯得平靜。包括金車、三洋維士比、保利達、桂冠實業、元家企業、義美食品、海霸王這些老牌食品業都沒有上市櫃的計劃。也因為沒有上市櫃,非公發集團在營運、集團企業控股關係以及家族控股上也顯得很神祕。因此我們將以「金車集團」打頭陣,將非公發食品集團進行系列案例分析。

▶️延伸閱讀:剖析台灣集團企業營運策略!閱讀集團個案系列專文

從紡織業起家,拓展至建築開發、金融保險等各產業!潤泰集團的多角化發展

金車集團低調交棒

成立近60年的老牌飲料食品集團的金車集團,2025年進行了集團的世代交替。創辦人李添財在今年(2025年)七月悄悄的將集團核心公司金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車公司)董事長的大位,交給他的長子,擔任金車公司總經理的李玉鼎,使得李玉鼎同時身兼金車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也代表他正式的接掌年營收超過200億元新台幣、具有近七十年歷史的金車集團。這個重要的接班傳承,金車集團居然沒有驚動媒體,可見金車集團創辦人李添財的低調行事。

其實就在李添財完成商業司金車公司董事長的變更前兩天,金車集團旗下的另一家重要公司志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志成公司)早已先一步完成董事長由李添財變更為李玉鼎的動作。

同時就在李添財交棒金車公司董事長職務給李玉鼎的一週後,在今年(2025年)的7月23日,李添財又完成財團法人金車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金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辭任變更登記,由李玉鼎繼任基金會董事長。長期以來金車文教基金會都是金車公司持股超過30%的最大股東,也可以說是金車公司的實質控股者。這也代表年齡已屆87歲的李添財將金車集團的重責大任卸下,完全交給李玉鼎來主導經營,自己退居第二線僅擔任金車公司副董事長。

李添財的接班交棒布局,並不是完全沒有跡象,只是市場上都沒注意到。早在2024年9月金車集團創辦人李添財,就已將李玉鼎一手扶持壯大的金車噶瑪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職位變更為李玉鼎,這正是李添財交棒的預備動作。

李添財對於金車集團交由第二及第三代家族經營的動作還不僅如此。在集團這些重要公司的交棒前,他更將核心公司金車公司及金車公司母公司志成公司(現今持有金車公司20.07%股份),變更為「閉鎖性公司」1。這意味著李添財把家族與金車集團緊緊綁在一起,在可預見的未來,金車及金車集團的重要公司也不會考慮上市櫃。

▶️延伸閱讀:還有哪些屬於「家族集團」?家族集團型態能帶來較好的營運績效嗎?透過集團個案來解析!

集團發展概況-從志成到金車

長期以來金車集團都和創辦人李添財劃上等號。1938年出生的李添財,因父親早逝小學三年級就到市場賣菜,因此培養出商業頭腦,以及創業的雄心。19歲時他觀察當時的台灣環境,選擇以「家庭用品」作為事業起點,1956年成立志成股份有限公司,專門生產殺蟲劑及蚊香等環境衛生用藥,在當時那個年代的確是一個獲利的事業,也成為金車集團發展的基礎。1979年李添財評估蚊香、殺蟲劑相關產品成長侷限,觀察飲料市場雖競爭激烈,但是成長快速,於是和幾個兄弟湊了2,000萬元再創立金車公司,決定以具本土味的麥根沙士投入飲料市場。儘管麥根沙士定位清楚,但當時仍難以和黑松沙士抗衡,歷經虧損,導致其他兄弟退出經營,由他一人獨撐大局。直到1982年他評估市面上進口舶來品越來越多,國人普遍接受西方生活文化,金車投入咖啡市場,以伯朗咖啡為品牌成為他事業的轉捩點。金車以鐵罐的伯朗咖啡、具創意的廣告,以及直銷模式成功打入檳榔攤等市場,後來更首開罐裝咖啡出口策略,選擇當地罐裝咖啡沒有市占率過半的國家進行開發,這一策略奏效,使金車啡啡行銷至全球50個國家,並在德國和捷克都設有銷售據點。1997年金車再設立伯朗咖股份有限公司,以伯朗咖啡館進入餐飲服務市場。 

2005年李添財在「水酒本一家」發展概念下,金車更跨進威士忌酒製造,2008年設立金車噶瑪蘭酒廠。其實早在1987年李添財就構想要釀酒,因為當時台灣一年就要喝掉數十億元的威士忌,使他認為金車可以大膽創新投入烈酒市場,這個決定使金車集團營運擴大版圖。 

2011年為行銷噶瑪蘭威士忌,設立金車噶瑪蘭股份有限公司,現今金車威士忌酒廠每年產量約在900萬瓶至1000萬瓶之間,拿下全球超過900面威士忌評比金牌,行銷至70國比金車咖啡還多,酒品占集團整體營收比重約達3成,進逼占比近4成的咖啡事業。 

噶瑪蘭威士忌的成功,使金車決定再跨足精釀啤酒,2017年設立金車柏克金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並跨進餐酒餐廳經營,成立柏克金餐酒集團,擁有柏克金啤酒餐廳及柏克金燒肉屋兩家餐廳,此時「飲料」、「咖啡」、「酒品」三大事業體形成金車的鐵三角。 

1996年金車集團的資產總額就突破100億元,1997年集團營收也跟著突破100億元, 以媒體報導現今金車集團營收達200億元來估算,咖啡事業體營收約80億元,威士忌營收約為60億元,是金車集團營收的核心來源。 

想收到更多財金新知?立刻訂閱TEJ電子報!

金車集團控股鏈 

圖一、金車集團所屬事業體圖

金車集團所屬事業體圖

資料來源:TEJ TGPS集團觀察家
*:金車網頁所列之關係事業 https://www.kingcar.com.tw/tw/about.aspx

從金車集團的控股狀況來看,都掌握在李氏家族。金車集團核心公司是金車公司,由李添財及其配偶李黃晉子及弟妹共同成立,目前實收資本額39.75億元。金車公司的最大股東是金車集團旗下的金車文教基金會,持股30.30%。李玉鼎個人持有金車公司27.28%的持股,也是金車公司的第二大股東。金車集團旗下的志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07%,為第三大股東。創辦人李添財則代表金群投資出任副董事長,但金群投資僅持有金車公司2.42%的持股。上述合計金車公司的董監事持股比例高達80.07%。研判其他19.93%持股大部份應為李添財及其配偶李黃晉子所持有。少數持股由弟弟楊四郎(李添財繼子已過逝)、李添丁及其他成員持有。由公開資料看來,李添財家族第三代目前並沒有分配持股。 

對照1998年李添財個人在金車公司持股44.96%,金車文教基金會持有30.83%,志成公司持股17.75%,廖伯昌(董事)持有4.21%,李玉鼎僅持股0.51%,顏俊秀持股0.21%的持股結構來看,現今金車公司的持股結構出現很大改變。其中李添財的持股大幅下降,並移轉給其長子、現任董事長李玉鼎的持股大幅提高,是最明顯的變化,也顯示李玉鼎在金車集團的實質領地位。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李添財的元配李晉子長期以來一直擔任志成公司的監察人(持股0.18%),但是卻在2022年12月辭去監察人職務,遞補監察人的則是林容羽(集團旗下金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聯投資)的法人代表,但沒有公開資料顯示林容羽與金車集團李氏家族的關係。金聯投資的最大股東即為李玉鼎,持股高達99.63%(剩下的0.37%持股為金車公司持有),他是在2021年接替李添財出任董事長。 

李添財家族的另一家重要投資公司金群投資股份有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8.8億元),則同樣在今年6月變更董事長為李玉鼎,使李玉鼎也完全掌控集團的重要投資控股公司。

在金車集團24家關係企業中,李玉鼎擔任17家董事長,沒有擔任董事長的公司(聯運股份、聯進股份、寶生股份、寶利股份、金車物流、廣州金車食品、越南金車國際貿易)持股也掌握在李氏家族手中,這也可以看出從李添財到李玉鼎接班,金車集團具有董事長一手掌控經營的特色。從公開資料看,第三代有三位成員進入集團工作,目前檯面上只有李玉鼎的長女李家輔和次女李家迪分別負責柏克金啤酒和伯朗咖啡館的品牌經營,至於李玉鼎的弟媳婦仍擔任伯朗咖啡館的總經理。 

未來看二、三代合作

從家族經營的角度看,李玉鼎27歲就進入金車集團工作,直到49歲時才擔任金車公司的總經理,但長期在李添財身邊磨練,伯朗咖啡,噶瑪蘭威士忌及柏克金啤酒可以說都是在他手中成長的。60歲的李玉鼎從「只聽父親的話,很少發表意見」,到他完全主控集團經營,既具有李添財經營的特質,同時也有自己創新的想法,也是最了解金車集團的掌門人。 

金車集團趨勢-擴大海外市場

觀察金車集團的事業發展,雖然從志成公司起家,但在事業體中志成公司業務的重要性已經降低,角色則轉換為集團的控股公司之一。集團的產品從飲料、咖啡到酒品,都是以飲料週邊產品為經營核心,其他產品雖然很多但都只算是附屬產品,呈現多品牌的務本經營,經營優勢在於掌控自有通路。以金車集團2025年前7月噶瑪蘭威士忌的海外營收已達3成,並以韓國和日本表現最強勁,金車集團希望未來威士忌和咖啡的營收占比能夠相當,顯示金車集團會繼續衝刺威士忌的海外市場。另外,雖然柏克金啤酒也是李玉鼎期盼發展壯大成為一個連鎖餐飲事業體,不過觀察2018年以來,柏克金旗下的餐廳只維持兩間,發展似不如預期。 

至於家族經營管理來看,集團旗下公司雖有交叉持股情況,不過最終受益者仍為李氏家族,金車公司和志成公司都已成為閉鎖公司,顯示金車集團仍然把家族成員和集團綁在一起。尤其經營權和持股權都掌控在李玉鼎一人手上,即使未來李添財不在,都不影響集團運作。優點是避免家族分裂,缺點則是長期經營人才可能不足。雖然已經安排少數第三代(李家輔、李家迪)進入集團擔任事業管理職,惟績效仍待時間驗證。集團對於家族成員進入集團工作採取開放態度,但是要想進入管理階層則要以表現來決定,持股分配則採「論功行賞」。 

從風險角度來看,雖然金車集團在李添財及李玉鼎兩代經營下十分穩健,不過集團營收規模已達到200億元,惟因家族行事隱密,經營資訊較為封閉,不夠透明,外界較難以觀察到集團的內部運作。李玉鼎今年才擔任金車董事長,第三代在集團擔任部份事業體的管理階層時間不長,接班態勢則還不明朗,經營權與股權過於集中,則是值得關注的風險。

本文撰文: 劉任 |作者為中華徵信所數位策略部前總編輯,擅長總體經濟,企業調查,大型企業及集團研究,現為TEJ顧問。

想獲得更多資訊?-TGPS集團觀察家

企業信用風險解決方案→ TGPS集團觀察家,市場唯一同時具備集團歸屬與信用風險之台灣集團解決方案。TEJ 集團觀察家以將近20年的公司治理研究經驗,針對台灣公開發行以上企業,及其向下關聯的中小企業,建立一套一致性的集團企業定義來辨識集團規模與範圍,詳實記錄企業納入退出集團原因,並進一步針對集團評估信用風險等級,作為合作評估的重要資訊。

延伸閱讀

返回總覽頁
Proc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