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訊使用者談CSR

從資訊使用者角度談 CSR。
從資訊使用者角度談 CSR。 Source: Unsplash

從資訊使用者談CSR

企業於投資授信或供應商控管流程中,最常見的篩選指標如財務比率、董監持股不足或者質押成數…等,可作為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衡量基準。大部分的情況下,數據類型的工具都能盡可能地避掉違約以及高危機事件;不過,傳統的定期追蹤及控管下,仍有少數危機情況難以透過傳統工具提前預警,必須仰賴日常的資料收集與關注。

例如:化工廠因空氣污染嚴重,在「禁煤」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多次拒發許可,造成關廠危機,一度因停工使員工生計受損;或因台灣缺水季節,企業用水若主要來自來水,限水政策的減壓供水就會影響生產作業流程;又或者因違反法令規範雇用勞工或有廠區暴動等事件,影響重要客戶與企業之間的合約關係。

上述案例,加上企業的經營層風險,正好相當於 ESG 三大構面的議題,這些非量化的資訊透漏了企業營運的風險,在商業合作之時,我們需要一併納入考量。

如果把TCRI視為財務指標,而ESG的表現為非財務性指標,則當TCRI與ESG表現皆好時,可視為優質的往來客戶與交易對手;但兩者皆差時,則須更審慎評估合作形式。

過去我們談論ESG三大構面下各有重要的資訊可作為判讀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依據,本期週報,我們將與您分享目前市場已發展出的 CSR 評比,及資訊使用者應如何判讀及根據不同使用目的選擇相應的CSR評分標準。

詳細資訊請參考 電子報第十八期

返回總覽頁
Proce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