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eepik
Table of Contents
隨著衛星應用從軍用轉至民用及商用,加上全球通訊需求持續攀升下,衛星通訊技術逐漸成為5G及未來6G網路基礎架構的一環。從Starlink、OneWeb 到 Amazon Kuiper,各大國際企業紛紛投入低軌衛星布局,帶動全球衛星產業鏈的變革。然而,對於台灣而言,作為全球電子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如何切入這個新興市場,並在技術與商機中找到獲利模式,將成為關鍵課題。
接續上期《探索衛星通訊產業Part 2|國際間衛星角逐較勁,台廠面臨哪些隱憂?》,我們介紹了衛星的發展歷程與國際角逐現況,最後談到台灣的衛星產業發展情形,本篇將延續上篇文末,帶大家探討衛星種類、產業鏈,以及目前市場狀況。緊接著介紹國際知名衛星廠商如Starlink及OneWeb等公司,並談及台廠落點及產業定位,最後檢視台灣目前參與的廠商及營收獲利情況,以提及未來可能商機。
還沒看過探索衛星通訊產業前幾篇的分析,歡迎點擊下方連結查看:
▶️探索衛星通訊產業Part 1|從對抗到合作,解析太空衛星的發展歷程
▶️探索衛星通訊產業Part 2|國際間衛星角逐較勁,台廠面臨哪些隱憂?
在介紹整體產業鏈前,我們先依照各種區分衛星的方式分群別類簡介並彙整(表一)。首先,若以軌道運行方式而言,分成繞極軌道衛星(Polar orbit)、太陽同步軌道(Sun-synchronous)、地球同步軌道(Geosynchronous)及地球靜止軌道(Geostationary)。
其中,繞極軌道衛星主要沿地球南北極運行,能覆蓋地球全表面,適用於全球觀測任務,如氣象和環境監測;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係在每次通過特定地點時,當地的太陽高度角基本相同,有利於地球觀測和遙感任務。而地球同步軌道及地球靜止軌道均以24小時繞行地球一圈,且都位於約36,000公里的高空,差別在於地球同步軌道可能有不同傾角、呈橢圓軌道或傾斜軌道運行,適合用於全球氣象監測及特定軍事監察;而地球靜止軌道固定運行赤道上,傾角為0度,適合應用於長期固定通訊、導航及衛星電視等領域。
另外,若以衛星重量來說,將區分為大型衛星、中型衛星、小型衛星、微衛星、奈米衛星、皮米衛星及費米衛星;若以應用用途區分,將分成軍用衛星、民用商用衛星及科學衛星,我們已於系列前文提及過。
表一、衛星種類區分
分類 | 種類細項 | 功能、性質說明 | 代表性衛星 |
---|---|---|---|
軌道運行方式 | 繞極軌道 | 通常落在500-1,500公里的高空,運行周期約90~120分鐘繞行一圈,運行軌道幾乎與地球自轉軸垂直,軌道經過地球的南北極。 | 其運行週期短、移動速度快,全球覆蓋性強,適合做軍事偵察與環境監測,如地球觀測衛星Landsat、Sentinel;或是軍事偵察衛星NRO。 |
太陽同步軌道 | 落在地表約600-900公里,運行周期約96~100分鐘繞行一圈,軌道設計使得衛星每天在相同的當地太陽時間通過同一地點,確保光照條件一致 | 其特徵為每天同一條件經過同一區域,適合遙測、環境監測與災害監測類型衛星,如Landsat、SPOT等遙測衛星。 | |
地球同步軌道 | 高度位於35,786公里,衛星的運行週期約為24小時,與地球自轉週期相同,從地球觀察,衛星每天會回到相同的地點上空。其軌道傾角可能不為0度,故通訊延遲較高(約240~600毫秒),因此從地面觀察時,它的軌跡通常呈現「8」字形移動。 | 為長期運行的衛星,故適合軍事偵察、通訊及氣象觀測衛星,如美國的GOES系列之氣象衛星。 | |
地球靜止軌道 | 高度位於35,786公里,軌道傾角固定為0度,完全位於赤道上方。故從地面觀察時,衛星的相對位置是靜止的。 | 需靜態監測某一地區,故適合通訊、衛星電視等領域,如Intelsat通訊衛星及DirecTV電視廣播衛星等。 | |
重量 | 大型衛星 | 重量超過1,000公斤,能夠搭載更多儀器與設備,擁有強大的處理與通訊能力。 | 如導航衛星GPS、伽利略;科學研究衛星哈伯太空望遠鏡;通訊衛星Intelsat、SES及Eutelsat等。 |
中型衛星 | 重量介於500~1,000公斤,通常與大型企業及政府合作,適合地球觀測、環境監測及科學實驗及導航衛星星座一部分。 | 如遙測衛星Landsat(NASA)、Sentinel-2(ESA);科學衛星GRACE(NASA);導航衛星Glonass及伽利略。 | |
小型衛星 | 重量介於100~500公斤,可透過中小型火箭發射,適用於商業遙測、物聯網(IoT)及低軌衛星通訊。 | 如通訊衛星OneWeb、Amazon Kuiper及Starlink;物聯網衛星Swarm及Myriota;地球觀測衛星Planet Labs。 | |
微衛星 | 重量介於10~100公斤,成本低、研發快速,適合商業用途與大學科研計畫,主要用於短期科學試驗、低軌道觀測及小型通訊任務。 | 如軍事偵察衛星USA-193;科學實驗衛星PROBA-1(ESA);通訊與物聯網衛星OneWeb、Amazon Kuiper等。 | |
奈米衛星 | 重量介於1~10公斤,通常依照CubeSat標準設計,因成本低、研發快、發射靈活,已成為學術界、商業公司與政府機構開發太空技術的重要選擇。 | 如地球遙測衛星Dove(Planet Labs)、科學研究衛星NASA Artemis CubeSat計畫等。 | |
皮米衛星 | 重量介於100克~1公斤,主要用於技術驗證、短期試驗及教育目的;由於體積小、功能受限,通常與其他衛星一起發射。 | 如技術驗證KickSat-1衛星計畫;開源教育衛星ArduSat。 | |
費米衛星 | 重量通常少於100克,這類衛星主要用於技術驗證、微型感測器研究、教育與未來太空探測技術開發。 | 如傳輸感測衛星Sprites或技術驗證KickSat衛星計畫。 | |
應用用途(註) | 軍事 | 用於軍事目的,通常以偵察衛星、通訊衛星及預警衛星為主。 | 如美國的寬頻全球衛星通訊系統(WGS),或是中國的尖兵系列衛星。 |
民用 及商用 | 通常為實際商業及民生用途,通常以通訊、導航及廣播衛星為主。 | 如Starlink、Oneweb,或是全球定位系統(GPS)。 | |
科學研究 | 應用於行星探測或深空探究領域之衛星。 | 如哈伯太空望遠鏡等。 | |
軌道高度 | 高軌 | 高度位於35,786公里,以少數幾顆衛星即可提供全球性服務,其中GEO衛星可不間斷監測同一地區,適合氣象與通訊;HEO軌道能補足GEO衛星對極地的覆蓋盲區。 | 如全球通訊的Intelsat、Eutelsat等;氣象監測GOES系列衛星(美國);NASA的數據中繼衛星TDRS等。 |
中軌 | 高度介於2,000 ~ 35,786公里之間,單一衛星可觀測數千公里,約20~30顆可以覆蓋全球;其延遲情況較高軌衛星低,適合導航與中速通訊;運行穩定,不易受大氣阻力干擾,故衛星壽命通常可達10 ~ 15年以上。 | 如導航衛星GPS(美國)、GLONASS(俄羅斯)、Galileo(歐盟)及北斗三號(中國);通訊衛星SES O3b衛星系統等。 | |
低軌 | 高度介於160~2,000公里之間,其延遲最少,僅約20~40毫秒,適合即時通訊應用需求;其離地球近,進入軌道燃料較少之外,也能提供高解析影像與資料;並且可大量製造、模組化建造,迅速形成星座系統。 | 如通訊衛星Starlink、OneWeb、Amazon Kuiper及Iridium;軍事偵察NRO系列衛星;地球觀測之Landsat及Sentinel-2系列等。 |
資料來源:TEJ整理
註:其應用領域請詳閱《探索衛星通訊產業Part 2|國際間衛星角逐較勁,台廠面臨哪些隱憂?》,會有各國更詳細的介紹。
若以近年最常提及的軌道高度,將區分為高地球軌道衛星(HEO)、中地球軌道衛星(MEO)及低地球軌道衛星(LEO)。其中,高地球軌道衛星中包含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高度落在約36,000公里,其特性為單顆衛星可覆蓋大範圍區域;而中地球軌道衛星高度位於2,000公里至36,000公里之間,約2至12小時繞行地球一圈,應用領域多半為全球定位系統、部分通訊系統及科學應用之環境檢測;低地球軌道衛星則位於距離地表160至2,000公里的位置,以90至120分鐘繞行地球一圈,其覆蓋範圍小、需大量衛星組成星座(Constellation),主要應用在太空科學試驗、偵查軍事用途、遙感地球觀測,以及近期重點發展的衛星通訊。
緊接著,本小節將簡介全球衛星產業鏈,包含目前各類型營收狀況及分布,並以最新的2024年6月衛星產業協會(SIA)發布的年報為例(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鏈概況):
圖一、2023年度整體衛星產業鏈概況(次產業營收,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衛星產業協會(SIA)第27期年報(2024/06),TEJ整理
從衛星的價值鏈切入,可大致區分為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及衛星營運三大類型次產業。衛星製造次產業方面,2023年度全球營收為172億美元(YoY +8.8%),並以商業應用為主流。在當年度所製造的衛星中,有高達81%(約2,250顆)屬於商業用途,顯示出商業化需求已成為推動衛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其中,以低軌通訊衛星為最大宗,主要來自於如Starlink、OneWeb等全球主要通訊服務業者之大規模佈署。此外,遙測衛星與軍事用途衛星則分別為商業衛星之外的主要製造類型。
發射服務方面,2023年度營收為72億美元(YoY +2.9%),並在當年度共發射190次火箭,超過半數(約54%)為美國發射,主要受惠於SpaceX持續部署Starlink計畫之低軌衛星,推升相關需求所致;另一方面,發射技術的進步及成本優化也是持續擴張該次產業經濟價值的要件之一。在衛星營運方面,2023年度全球營收達1,102億美元(YoY -2.7%)。營收來源主要涵蓋消費性服務、企業服務與遙測服務,其中以消費性服務占比最高,達80.6%;企業服務及遙測服務分別占16.5%、2.9%。整體市場表現不佳主要受到衛星電視需求持續萎縮的影響,不僅拖累整體衛星營運產業的收入表現,也抵銷了企業物聯網應用及ESG與地緣政治風險衍生的遙測應用需求。
此外,地面衛星設備產業也是整體衛星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2023年度次產業營收為1,504億美元(YoY +3.7%),其結構組成為導航設備(GNSS Equipment)、衛星網通設備(Network Equipment)及消費端設備(Consumer Equipment),其中占比最大為導航設備(76.8%),其次為消費端設備(12.1%)及衛星網通設備(11.1%)。該產業也是台灣廠商主要參與低軌衛星產業鏈的領域,受惠非地面通訊、衛星手機直連及物聯網需求攀升,也帶動這領域的商機及需求。
另外一方面,考量未來地球周圍星座數量將大幅上升,將衍生出太空永續行動的商用價值,主要涵蓋太空碎片回收、在軌衛星製造與組裝、恢復/增強衛星功能服務、協助擴增任務(外部航空器/太空站)之壽命,以及衛星拖移和太空現況探查等活動。最後,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下,亦能帶動非太空領域的產業激盪出額外商機,譬如太空旅行、太空觀光、太空住宿,以及政府相關航太標案等。
目前全球衛星產業鏈以商用、低延遲通訊應用最為普遍,其中又以歐、美大廠囊括整體市場的主要商機,包含SpaceX、OneWeb、Amazon Project Kuiper及Telesat等四大營運商,並主導從衛星設計、製造、發射到網路營運的各個環節。
其中,又以部署Starlink計劃的SpaceX為目前全球衛星產業之龍頭公司。根據天文學家Jonathan McDowell揭露之公開資訊(表二),截至2025/04/14止,Starlink在軌衛星有7,248顆,其中有在運作的衛星數達到7,221顆,占整體低軌衛星達八成五;若含旗下軍用領域的星盾(Starshield)後,占整體低軌衛星占比共計八成七,顯示SpaceX在低軌衛星產業中之絕對領導地位。其憑藉自有火箭(獵鷹9號火箭,Falcon 9)頻繁發射、星鏈衛星模組化量產,以及端對端網路營運能力,不僅壓縮了衛星建置成本與時程,更快速建立起全球性的寬頻覆蓋網路。此外,SpaceX更透過提供空中、海上、偏遠地區與軍事應用的衛星連網服務,擴大其市場滲透率與應用廣度,成為目前唯一具備大規模商轉能力與全球客戶基礎的業者;截至2025年03月,Starlink已拓展服務至103個國家。
表二、目前低軌衛星分布(截至2025/04/14止) (單位:個、百分比)
專案(國別) | 已發射 | 在軌總數 | 運行中 | 運行衛星占比 |
---|---|---|---|---|
Starlink(美) | 8,316 | 7,248 | 7,221 | 85% |
Starshield (美) | 171 | 167 | 167 | 2% |
OneWeb(英、法) | 660 | 654 | 652 | 8% |
Kuiper(美) | 2 | 1 | 1 | 0% |
星網(中) | 40 | 40 | 40 | 0% |
千帆星座(中) | 90 | 90 | 77 | 1% |
銀河(中) | 8 | 8 | 7 | 0% |
Lynk Global(美) | 10 | 6 | 6 | 0% |
E-Space(法) | 4 | 1 | 1 | 0% |
其他大型星座(美、中、俄為主) | 1,462 | 946 | 338 | 4% |
註:上表單獨揭露專案項目為巨型星座專案(即計畫的衛星數量規模大於1,000以上);其餘為大型星座專案(規模落在50~1,000顆)。
其次,英法合資的OneWeb,雖總體部署數量遠不及Starlink,但已完成第一階段652顆衛星星座建置,並於多國展開B2B及政府用戶的商業服務。其與我國中華電信、歐洲空中巴士(Airbus)、印度巴帝電信(Bharti)、南韓韓華系統(Hanwha)等策略夥伴合作,主攻企業與國家級連網應用,並積極參與聯合國與各國政府的數位平權政策推動,穩固其在低軌衛星服務專業供應商的市場定位。
而Amazon的Project Kuiper雖於2024年底才展開首波測試衛星部署,但憑藉母公司在全球電商、雲端服務(AWS)與終端設備(如Alexa、Kindle)上的龐大資源,Kuiper將成為整合型智慧終端平台的一環。根據 Amazon規劃,其計畫2025年中後陸續部署超過3,000顆衛星,並於2026年起在美國及部分發展中地區提供商業服務,進一步強化其AWS雲端基礎架構與 IoT 佈局。然而,來自加拿大的Telesat則採取相對保守策略,專注於企業用戶與政府通訊市場,其Lightspeed星座計畫將部署約300顆高通量衛星(HTS),以高穩定性、高頻寬為訴求,鎖定北美與極地地區等高緯度商業用戶。儘管進度略有延宕,但憑藉加拿大政府資金支持與多年地面衛星業務經驗,Telesat 預計在2026年具備區域性商轉能力。
綜觀上述四大國際營運商可見,全球低軌衛星產業正由「星座規模」與「垂直整合能力」雙軌驅動,形成以美國為主、歐洲次之的寡佔格局。緊接著我們將探討台灣廠商如何切入該產業鏈,並找到利基位置。
儘管目前台灣尚無自營低軌衛星通訊服務的業者,但憑藉在半導體設計/製造、衛星通訊模組、精密零組件及系統整合等領域的強勁實力,以「供應鏈關鍵技術夥伴」作為核心定位,逐步切入全球低軌道衛星產業鏈。特別是在地面設備、用戶端終端裝置與衛星次系統領域,台灣廠商已展現實質參與潛力。
在地面設備與終端方面,受惠於非地面網路(NTN)標準的推進,以及SpaceX、OneWeb等業者推動「手機直連衛星」的技術趨勢,射頻模組、天線模組、通訊晶片、主控IC與網通終端的需求迅速成長。其中,聯發科於2025年成功完成衛星通話晶片實測,展示5G NTN技術佈局,成為全球少數具備手機直連衛星能力的IC設計公司。除此之外,網通廠如啟碁科技亦切入Starlink周邊設備供應鏈,提供基地台與Wi-Fi路由器等產品。
在衛星次系統與酬載元件的領域,台廠也不少廠商跨足該領域。例如昇達科、全訊、稜研科技等專注於天線及功率放大器的業者,以及金像電、華通、燿華與同欣電等衛星PCB與高頻無線模組廠,已具備技術門檻與製造規模,有潛力進入國際衛星製造商的供應鏈。此外,相關衛星PCB原料業者如昇貿、金居與台光電,也因應低軌衛星高功耗運算需求,在相關原料供給方面獲得國際客戶青睞。
至於系統整合與平台開發方面,目前台灣廠商參與程度相對較低,主要由公部門或研究機構引領。例如工研院、國家太空中心(TASA)與中科院等機構,已透過政府計畫或國際合作進行衛星地面站建設與通訊測試。另外,中華電信與OneWeb合作簽署相關契約,取得在台地面接取與頻譜授權,推動商用低軌衛星服務佈局。
總結而言,台灣在全球低軌衛星產業中的角色,仍以「供應鏈技術協作夥伴」為主。未來若能持續整合產官學研資源,推動國產設備標準化、發展模組化衛星平台(譬如立方衛星)、並建立具本地特色的終端應用解決方案,台灣有望從零組件供應鏈進一步晉升為低軌衛星通訊核心模組與終端設備的重要供應國。
本文將台灣業者依照投入環節劃分為「衛星晶片」、「模組及酬載元件」、「地面接收站與整機開發」、「衛星應用基板與材料」及「通訊服務與連網」五大類,針對各別領域進行廠商介紹與發展概況分析。
在衛星晶片領域,聯發科(2454)攜手OneWeb、Eutelsat、Sharp 與Rohde & Schwarz成功驗證5G非地面網路(NTN)應用,促使歐盟深化對衛星技術的投資與布局,開啟衛星直連行動通訊的新篇章;宏觀(6568)則聚焦於低軌衛星相位陣列天線中的波束成型晶片(Beam Former IC)研發,盼能搶進應用市場挹注營運動能。另一方面,穩懋(3105)供應砷化鎵(GaAs)與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提供地面接收與衛星通訊模組使用,涵蓋低、中、高軌衛星應用,並隨衛星需求升高擴大出貨。
無線通訊模組方面,璟德(3152)及同欣電(6271)均為供應鏈主要供應商之一,提供射頻功率放大器與前端模組等高頻無線通訊模組;酬載元件方面,昇達科(3491)專注微波與毫米波元件及天線,供貨給Starlink與OneWeb等衛星營運商。華新事業群旗下的佳邦科技(6284)則積極投入陣列天線、濾波器及功率放大器三大領域,並預計2025年中開始供貨;台揚(2314)亦切入Telesat Lightspeed供應鏈,已於2025年4月開始量產出貨衛星收發器產品。
此外,專攻軍工用射頻元件的全訊(5222)也投入開發高功率氮化鎵SSPA模組與PA MMIC,進入測試與試量產階段。而鐳洋科技(6980)與稜研科技(7812)分別聚焦於陣列天線及相關模組開發,力拚打入低軌衛星應用之供應鏈;另外,群創(3481)則憑藉面板技術開發面板級天線,用於基地台與其他地面設備接收衛星訊號。
在地面接收設備領域,信錦(1582)、金寶(2312)、仲琦(2419)、飛宏(2457)、耀登(3138)、明泰(3380)、乙盛-KY(5243)、啟碁(6285)、群電(6412)、光聖(6442)與攸泰科技(6928)均有涉足。信錦提供應用於地面接收站之天線及沖壓件予Starlink,乙盛-KY也為其供應地面接收站之機構件;飛宏與群電則供應PoE電源模組,確保地面接收站及相關設備的穩定供電。
金寶主機板產品打入美系衛星供應鏈(推測含Starlink與Kuiper),期待衛星數增加帶動規模效應;明泰與仲琦分別負責整機開發與終端設備,搶攻市場商機;工業電腦廠商攸泰科技亦投入接收站系統整合服務,支援國內與歐洲業者。光通訊零組件廠光聖則供應用於衛星接收站的高頻連接器,並已小量出貨。
另外,天線設計廠商耀登則整合自身陣列天線技術,開發平板式衛星通訊設備(FDD/TDD),目前已進入整合驗證,預期將供貨給美國電信營運商;啟碁則為Starlink地面設備供應商,亦與OneWeb、Kuiper及Telesat有合作,衛星營收占比可望提升。
衛星應用基板與材料方面,華通(2313)、燿華(2367)、金像電(2368)、欣興(3037)、新復興(4909)與南電(8046)皆為主要供應商。華通出貨Starlink與OneWeb使用之HDI硬板,應用於衛星與地面接收站領域;燿華則供應HDI與高頻板,主要供應於Starlink的地面接收站產品。金像電亦生產多層電路板(MLB)供衛星使用,欣興與南電則提供BT載板,切入美系客戶供應鏈;新復興則供應高效能散熱基板及特殊材料板給下游衛星營運廠商。
此外,在基板材料方面則有台光電(2383)、昇貿(3305)及金居(8358)搶進市場。其中,台光電提供Starlink使用之銅箔基板與膠料;昇貿供應焊料原件,用於製作衛星應用之印刷電路板,間接成為Starlink衛星供應鏈的一員;金居則以高階銅箔原料打入衛星應用PCB市場。
在衛星通訊服務方面,主要以中華電信(2412)、台灣大(3045)及遠傳(4904)為主。首先,中華電信已於2024年取得SES中軌衛星及OneWeb低軌衛星的代理權,也積極與Amazon洽談Project Kuiper的代理權,目前已經取得頻譜核配,正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核中,待通過網路及通訊監察審驗後,就能申請中、低軌衛星之商用服務。而台灣大則與衛星通訊服務商Lynk Global合作,成功驗證手機直連低軌衛星。
遠傳則利用低軌衛星及5G O-RAN專網的技術,分別開發「5G AI生態聲景蒐集器」及「低軌衛星影像辨識應用」等技術,透過低軌衛星低延遲、高頻寬、低成本的特性,應用在不方便架設基地台的山區及海上,改善整體社會的網路連網服務。此外,另一家網通廠商隴華電子則與Hughes衛星合作,拓展海事寬頻通訊領域,目前已提供60多艘船隻衛星通訊服務,預計將於2025年取得台灣的衛星營運執照。
▶️延伸閱讀:跳脫傳統框架!5G O-RAN發展能否創造更多可能商機?
整體觀察目前台灣投入低軌衛星應用的廠商,排除仍在研發中及尚未出貨的廠商後,其營收表現不盡相同(表三)。結合表四之有揭露衛星應用別的廠商(華通、隴華、昇達科、同欣電及攸泰科技),發現大部分的公司2024年衛星應用相關營收成長幅度明顯增加,尤其華通及昇達科表現亮眼,其2024年的營收成長分別達8%及47%,顯示隨著Starlink衛星發射數越多,越能挹注相關供應鏈的營收規模。
表三、有參與低軌衛星之台灣廠商2020~2024年營收 (單位:億元)
衛星應用 領域 | 公司 | 2020/12 | 2021/12 | 2022/12 | 2023/12 | 2024/12 | |||||
營收 | 成長率 | 營收 | 成長率 | 營收 | 成長率 | 營收 | 成長率 | 營收 | 成長率 | ||
衛星晶片 | 2454聯發科 | 3,221.46 | 30.8% | 4,934.15 | 53.2% | 5,487.96 | 11.2% | 4,334.46 | -21.0% | 5,305.86 | 22.4% |
3105穩懋 | 255.46 | 19.5% | 261.82 | 2.5% | 183.34 | -30.0% | 158.36 | -13.6% | 174.58 | 10.2% | |
模組 及 酬載元件 | 3152璟德 | 21.93 | 28.4% | 28.46 | 29.8% | 14.65 | -48.5% | 14.88 | 1.6% | 16.90 | 13.6% |
3481群創 | 2,699.11 | 7.1% | 3,500.77 | 29.7% | 2,237.16 | -36.1% | 2,117.41 | -5.4% | 2,165.10 | 2.3% | |
3491昇達科 | 14.81 | -15.5% | 17.58 | 18.7% | 18.38 | 4.5% | 15.85 | -13.7% | 23.35 | 47.3% | |
6271同欣電 | 101.78 | 37.0% | 138.60 | 36.2% | 140.72 | 1.5% | 115.85 | -17.7% | 120.91 | 4.4% | |
地面接收站 相關 | 1582信錦 | 96.63 | 12.6% | 101.95 | 5.5% | 98.09 | -3.8% | 87.70 | -10.6% | 94.04 | 7.2% |
2312金寶 | 1,282.20 | -6.8% | 1,397.79 | 9.0% | 1,814.14 | 29.8% | 1,597.57 | -11.9% | 1,644.05 | 2.9% | |
2457飛宏 | 92.44 | -13.6% | 122.84 | 32.9% | 140.18 | 14.1% | 123.32 | -12.0% | 108.98 | -11.6% | |
5243乙盛-KY | 98.90 | -2.1% | 120.42 | 21.8% | 140.32 | 16.5% | 115.62 | -17.6% | 130.94 | 13.3% | |
6285啟碁 | 626.49 | 0.7% | 672.30 | 7.3% | 952.57 | 41.7% | 1,107.88 | 16.3% | 1,102.13 | -0.5% | |
6412群電 | 348.63 | 1.3% | 403.64 | 15.8% | 410.66 | 1.7% | 363.11 | -11.6% | 371.76 | 2.4% | |
6442光聖 | 24.14 | -0.4% | 28.13 | 16.6% | 29.40 | 4.5% | 26.17 | -11.0% | 64.10 | 144.9% | |
6928攸泰科技 | 16.17 | -2.0% | 32.13 | 98.7% | 33.15 | 3.2% | 37.21 | 12.3% | 20.21 | -45.7% | |
衛星PCB板 相關 | 2313華通 | 605.17 | 7.7% | 630.54 | 4.2% | 764.19 | 21.2% | 670.79 | -12.2% | 724.64 | 8.0% |
2367燿華 | 143.87 | -35.8% | 135.02 | -6.2% | 174.24 | 29.1% | 149.61 | -14.1% | 185.32 | 23.9% | |
2368金像電 | 233.98 | 23.2% | 266.07 | 13.7% | 327.85 | 23.2% | 300.44 | -8.4% | 389.52 | 29.7% | |
2383台光電 | 272.01 | 9.4% | 385.00 | 41.5% | 386.73 | 0.5% | 412.96 | 6.8% | 643.77 | 55.9% | |
3037欣興 | 878.93 | 6.5% | 1,045.63 | 19.0% | 1,404.89 | 34.4% | 1,040.36 | -26.0% | 1,153.73 | 10.9% | |
3305昇貿 | 52.81 | 1.1% | 82.72 | 56.7% | 84.19 | 1.8% | 61.19 | -27.3% | 82.11 | 34.2% | |
4909新復興 | 6.81 | -12.7% | 6.73 | -1.2% | 4.95 | -26.5% | 7.19 | 45.3% | 27.77 | 286.4% | |
8046南電 | 385.13 | 23.9% | 522.28 | 35.6% | 646.47 | 23.8% | 422.53 | -34.6% | 322.83 | -23.6% | |
8358金居 | 60.37 | 15.6% | 89.15 | 47.7% | 74.07 | -16.9% | 61.70 | -16.7% | 68.22 | 10.6% | |
衛星連網服務 | 2424隴華 | 0.18 | -21.4% | 0.13 | -27.1% | 0.79 | 506.0% | 1.07 | 34.3% | 1.40 | 31.3% |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TEJ整理
而新復興亦是此波衛星應用規模放量的受益者,其高效能散熱基板及特殊材料板產品大部分均應用於通訊領域,受益低軌衛星發射數成長及網路基建需求上升,使得2024年營收表現不俗,營收成長率高達286.4%。另外,啟碁譽為台灣網通設備營收規模前五大廠商,其營收規模及集團部署吸引Starlink注意,使得啟碁成為相關低軌衛星使用者端之設備組裝及製造商,自2021年起開始出貨Starlink產品,持續挹注相關營收;同欣電營收也於2024年在低軌衛星應用領域受惠,挹注整體營收上漲4%;此外,海事通訊廠商隴華自2022年與休斯衛星(Hughes)簽約後,相關衛星產品及服務收入也於同年起持續挹注營收。
最後,攸泰科技則因主要海事應用產品需求衰退顏重,使整體營收大幅縮水,而低軌衛星產品則主要供應地面設備產品,亦仰賴終端使用者人數上升及開放國家數量為主,因此並非直接獲益於Starlink的衛星發射數量;而其他廠商則因衛星/通訊應用比重占比不高,加上部分廠商因2024年AI應用相關產品出貨增加,使得衛星發射需求成長對於營收影響之變化程度並不明顯。
表四、有揭露低軌衛星應用台灣廠商之2022~2024年衛星應用營收 (單位:億元)
公司 | 2022/12 | 2023/12 | 2024/12 |
2313華通 | 53.49 | 60.37 | 130.44 |
2424隴華(註一) | 0.27 | 0.29 | 0.44 |
3491昇達科 | 2.57 | 2.41 | 9.99 |
6271同欣電(註二) | 7.33 | 7.81 | 10.46 |
6928攸泰科技 | 0.78 | 3.67 | 3.44(註三) |
資料來源:各家法說會、年報及財報資訊,TEJ整理
註1:2424隴華電子營收占比資料來自2022年、2023年年報及2024年第四季財報
註2:6271同欣電高頻無線通訊模組還包含一些功率半導體模組應用。
註3:6928攸泰科技2024年營收僅有2024年累計前三季之資料,故按比例倒推全年衛星應用營收。
獲利方面(表五),低軌衛星產品因屬利基型市場,加上具備技術門檻高、產品客製化程度深等特性,毛利高於一般網通產品。然而,目前僅有昇達科受惠於Starlink及OneWeb等大量訂單推升出貨量,使其產品組合中衛星應用占比顯著提升,進而改善整體營業利益率(營益率),自2023年底的12.8%上升至26.6%,成長13.8個百分點;相較之下,華通與同欣電雖亦投入低軌衛星相關供應鏈,但因其他產品線盈虧波動稀釋其衛星業務營收占比上升的效益,致使2023年營益率僅分別小幅成長0.7與2.2個百分點。
至於攸泰科技,則因原本業務中占比較高的海事應用大幅衰退,抵銷了低軌衛星應用成長所帶來的正向效果,導致營益率由正值(8.4%)轉為負值(-7.0%),大幅下滑15.4個百分點;而新復興則受惠於5G基礎建設大單出貨,使整體營收顯著成長,同步推升獲利表現,使營益率由負值(-2.7%)轉為正值(29.0%)。另一方面,隴華電子則長期因營收規模不足以支撐營運開銷,營益率始終處於負值區間。
表五、有參與低軌衛星之台灣廠商2020~2024年營業利益及營益率 (單位:億元、百分比)
衛星應用領域 | 公司 | 2020/12 | 2021/12 | 2022/12 | 2023/12 | 2024/12 | |||||
營業 利益 | 營益率 | 營業 利益 | 營益率 | 營業 利益 | 營益率 | 營業 利益 | 營益率 | 營業 利益 | 營益率 | ||
衛星晶片 | 2454聯發科 | 432.19 | 13.4% | 1,080.40 | 21.9% | 1,267.88 | 23.1% | 718.00 | 16.6% | 1,024.12 | 19.3% |
3105穩懋 | 77.82 | 30.5% | 64.23 | 24.5% | 14.84 | 8.1% | -0.56 | -0.4% | 7.62 | 4.4% | |
模組 及 酬載元件 | 3152璟德 | 10.44 | 47.6% | 13.00 | 45.7% | 2.99 | 20.4% | 3.45 | 23.2% | 4.64 | 27.5% |
3481群創 | 18.12 | 0.7% | 627.13 | 17.9% | -316.65 | -14.2% | -187.09 | -8.8% | -79.19 | -3.7% | |
3491昇達科 | 1.78 | 12.0% | 2.21 | 12.6% | 2.92 | 15.9% | 2.02 | 12.8% | 6.22 | 26.6% | |
6271同欣電 | 20.05 | 19.7% | 33.96 | 24.5% | 36.66 | 26.0% | 14.18 | 12.2% | 17.43 | 14.4% | |
地面接收站 相關 | 1582信錦 | 15.32 | 15.9% | 3.94 | 3.9% | 3.44 | 3.5% | 7.80 | 8.9% | 13.74 | 14.6% |
2312金寶 | 7.32 | 0.6% | 12.33 | 0.9% | 28.28 | 1.6% | 30.00 | 1.9% | 43.50 | 2.6% | |
2457飛宏 | -3.73 | -4.0% | -3.39 | -2.8% | 0.14 | 0.1% | 3.55 | 2.9% | -1.53 | -1.4% | |
5243乙盛-KY | 6.74 | 6.8% | 6.43 | 5.3% | 8.37 | 6.0% | 8.64 | 7.5% | 7.67 | 5.9% | |
6285啟碁 | 14.72 | 2.4% | 8.81 | 1.3% | 32.38 | 3.4% | 46.71 | 4.2% | 37.13 | 3.4% | |
6412群電 | 28.26 | 8.1% | 34.51 | 8.5% | 39.17 | 9.5% | 39.61 | 10.9% | 37.95 | 10.2% | |
6442光聖 | 0.27 | 1.1% | 1.81 | 6.4% | 2.90 | 9.9% | 2.26 | 8.6% | 12.95 | 20.2% | |
6928攸泰科技 | -1.12 | -6.9% | 1.05 | 3.3% | 1.93 | 5.8% | 3.14 | 8.4% | -1.42 | -7.0% | |
衛星PCB板 相關 | 2313華通 | 66.38 | 11.0% | 68.15 | 10.8% | 101.22 | 13.2% | 52.19 | 7.8% | 61.27 | 8.5% |
2367燿華 | -23.10 | -16.1% | -19.96 | -14.8% | 3.07 | 1.8% | -3.88 | -2.6% | 15.59 | 8.4% | |
2368金像電 | 30.74 | 13.1% | 41.23 | 15.5% | 60.37 | 18.4% | 51.36 | 17.1% | 80.67 | 20.7% | |
2383台光電 | 46.83 | 17.2% | 69.23 | 18.0% | 62.25 | 16.1% | 73.46 | 17.8% | 121.52 | 18.9% | |
3037欣興 | 40.17 | 4.6% | 131.70 | 12.6% | 381.72 | 27.2% | 89.20 | 8.6% | 51.17 | 4.4% | |
3305昇貿 | 2.80 | 5.3% | 8.75 | 10.6% | 4.03 | 4.8% | 3.84 | 6.3% | 5.73 | 7.0% | |
4909新復興 | -0.39 | -5.7% | -1.16 | -17.3% | -1.57 | -31.7% | -0.19 | -2.7% | 8.05 | 29.0% | |
8046南電 | 41.08 | 10.7% | 128.71 | 24.6% | 235.75 | 36.5% | 63.30 | 15.0% | -12.67 | -3.9% | |
8358金居 | 7.39 | 12.2% | 19.08 | 21.4% | 11.53 | 15.6% | 6.91 | 11.2% | 11.43 | 16.8% | |
衛星連網服務 | 2424隴華 | -1.81 | -1,009.2% | -2.23 | -1,701.8% | -1.65 | -208.4% | -1.89 | -177.0% | -1.92 | -136.9% |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TEJ整理
整體而言,其餘公司由於低軌衛星業務占總體營收比重尚低,對營益率的實際貢獻程度仍不明顯。總結來說,企業進軍低軌衛星應用市場,若能掌握技術門檻、滿足供應鏈需求並成功取得訂單(如昇達科),確實有機會帶動營運表現向上;換句話說,低軌衛星應用能否實質挹注營運,仍須視個別企業的技術實力與市場定位而定。
隨著衛星應用逐步從軍事領域擴展至民用與商用,加上全球對高效能通訊需求的攀增,低軌衛星(LEO)已成為未來5G與6G網路基礎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國際企業如SpaceX的Starlink、OneWeb以及Amazon的Kuiper計劃,均積極部署低軌衛星星座,這不僅帶動了全球衛星產業鏈的變革,亦為台灣企業提供了新興商機。
目前台灣廠商以「供應鏈技術協作夥伴」的角色切入供應鏈中的地面設備、衛星模組及元件及晶片設計等業務,尤其隨著衛星需求的擴大,台灣在提供酬載元件、地面接收站及基板材料等領域的優勢將繼續發揮,並有機會借助這一新興市場實現營收成長。未來,台灣廠商若能結合產官學研資源,推動設備標準化及開發本地化的終端應用解決方案,將能進一步從零組件供應商升級為低軌衛星通訊系統的核心模組與終端設備的重要供應商。
總體而言,低軌衛星應用對台灣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若企業能夠在技術實力、策略佈局及客戶需求上抓住關鍵,將有可能在全球衛星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為未來的獲利與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除此之外,我國的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TASA)透過「通訊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計畫,將斥資新台幣25億元,將攜手台灣廠商研製4顆低軌通訊衛星,最快將於2029年升空,屆時能串起屬於台灣版本的「星鏈」,也使參與的台灣廠商挹注營收及拓展新商機;此外,台灣廠商除了進入Starlink供應鏈外,應要分散風險,需多方佈局於其他低軌衛星計畫(如Amazon的Kuiper或是來自加拿大的Telesat)。
TEJ 產經事件資料庫,收錄包含各大產業新聞事件及其轉載之研調機構產銷資料、政府機構公開資訊…等相關產業資訊。針對市場上產業及總體經濟相關之事件彙總整理,可用於觀察近期產業發展近況。不僅有效蒐集並分類了各類影響產業的重大事件,還將這些事件與關鍵字詞進行精確標註,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與自身業務相關的事件動態,進而迅速作出營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