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淨零碳排定義為組織、企業、城市或國家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淨零碳排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所提出的目標,意旨在減緩全球暖化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也稱為「淨零排放 Net Zero」。
碳中和英文為Carbon Neutral,是指企業/組織在特定時間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於「二氧化碳清除量」,互相抵銷達成碳中和,或稱為淨零排放二氧化碳。
負碳排(Carbon Negative)則是指在特定時間段之內所消除的二氧化碳量大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使得(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消除的二氧化碳量)=負值。
與「淨零碳排」、「碳中和」的概念不同的是,「氣候中和」不只涵蓋溫室氣體,也包含非溫室氣體的輻射效應,像是飛機凝結痕跡的輻射強迫效應。透過削減、移除或冷卻來抵銷任何造成暖化效應的活動,使各種溫室氣體淨零。
「淨零排放」是努力讓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最少,並非完全不排放,造成全球暖化的氣體並非只有二氧化碳,也包含其他溫室氣體,所以除了減碳以外,也必須減少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才有可能解決氣候問題,而「淨零」概念指的就是使溫室氣體排放量趨近於零。
碳中和的概念則是僅針對二氧化碳,讓「碳排放量」與「碳清除量」相等,一正一負互相抵銷。
而比起淨零與碳中和,負碳排則是解決氣候問題更加積極的目標,若是企業或組織更加積極清除二氧化碳,並使得清除量遠大於排放量,就可以達到負碳排。
總而言之,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碳抵銷等方式,將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降低到接近於零,便可以實現對氣候變遷的因應,所以無論碳中和、淨零還是負碳排都是實現氣候中和的手段。
「淨零碳排」一詞從巴黎氣候協定而來,為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與影響,巴黎協定內容約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之2°C以內,並致力於控制在1.5℃內」,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2050淨零碳排國家,宣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了SDGs,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當時期待能於2030年達成大多數目標,因此效率較高的企業就可能實現2030淨零碳排目標,較慢則會於2050年達成,也就是說對所有企業或組織來說,淨零碳排將會是未來勢必得達成的目標。
依照國際能源總署(IEA)、美國、歐盟等淨零排放能源路徑進行規劃分為短期與長期兩階段,而依照此兩階段,台灣也做出了相對應的路徑規劃:
🌐短期(2030前)達成低碳: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的碳排放。
🌐長期(2050前)朝零碳發展:布局長期淨零規劃,使發展中的淨零技術可如期到位,並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根據前面所說的兩階段,為實現淨零排放台灣於111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也公佈了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由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可以知道,台灣淨零排放路會建立在5大路徑、4大轉型,以及2大治理基礎上。
分別為以發展淨零技術與負排放技術的「科技研發」,和擬定法規制度及政策基礎、碳定價綠色金融的「氣候法制」。
(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台灣政府於111年12月公布「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來整合跨部會資源,藉以支持所有投入的個人、企業及相關非政府組織,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並且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納入2050年台灣淨零碳排目標、提升氣候治理層級、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
在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總共有3大部門10種產業為首要轉型目標,分別是製造部門、商業部門和能源部門,並針對每個部門產業做出淨零策略。
製造部門 | 商業部門 | 能源部門 | |
策略 | 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 | 設備或操作行為改善使用低碳能源商業模型低碳轉型綠建築 | 打造零碳能源系統提升能源系統韌性開創綠色成長 |
相關產業 | 石化業、電子業、水泥業、造紙業、鋼鐵業、紡織業 | 零售業、餐飲業、物流業 | 能源產業(短期由國營事業中鋼與中油公司啟動) |
碳足跡是指企業或組織在生產製造、運輸到消費,與最後廢棄物處理的整個過程中,直接/間接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是用來衡量這些事件或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程度,碳足跡越多就月容易加劇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所以要達成淨零目標,就絕對不能忽視碳足跡盤查這項工作。
透過碳足跡盤查,企業主可以了解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藉由碳排放量計算與盤查溫室氣體排放源,才能找到替代能源或減少排放量的方法,以下就介紹企業碳盤查程序如何實施:
知道原料取得、生產製造、運輸到銷售,與最後廢棄物處理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及溫室氣體排放資訊及數據。
用前面收集的資料,至經濟部工業局「碳盤查計算機」及環保屬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的「盤查表單」、「排放係數管理表」取得年度排放量。
企業或組織經內部確認與查證後,交由第三方機構查驗。
確認後,至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將企業碳排放資訊登錄。
台灣經濟新報自1990年4月,以前瞻的眼光投入金融財經資料庫的建立,專門提供證券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的資訊。TEJ資料庫由一群精通資料收集、經濟分析與電腦應用的專業人才所組成,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壯大為國內最大、最詳實的金融財經資料庫。
產品服務:
TEJ以豐富的系統建置經驗,與優於業界的資訊品質與資料廣度,建立TCFD氣候變遷風險解決方案,除了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評估所需之分析資料,更加上不同碳密度及產業設置,針對投融資對象的碳排估算,更能協助您管理投融資對象的碳排估算與減碳管理。
TESG資料集包含台灣上市櫃及公開發行以上企業的碳排分析資訊與碳交易價格,協助您解決淨零碳排政策規劃所需的資訊,另包含企業使用綠電或加入國際倡議等資訊,有助於管理供應商或投資與融資標的之淨零碳排政策進度。
TEJ憑藉20年以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與深耕,透過量化分析技術, 在2022年第1季推出台灣公開發行以上企業的ESG評估指標「TESG永續發展指標」!TESG是台灣第1個獲SASB授權且專為國內公開發行企業設計開發的ESG評等指標。TESG永續發展指標不僅接軌國內、外規範,更接地國情,為評估及分析台灣企業ESG落實狀態的專業性、獨立性指標。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