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合ESG意思是指機構投資人能夠有效推動被投資公司邁向永續轉型的重要策略,透過有效的議合流程,讓投資人可以更精準快速地溝通關鍵議題,並監督其制定與落實永續對策。本文將解析金融機構如何進行議合,並提供ESG議合輔助工具,幫助機構投資人更有效地推動企業改善永續表現,精準識別有潛力的ESG投資機會。
Table of Contents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對於議合的說明,議合是指機構投資人在投資後,仍需善盡資產管理人或持有者的責任。他們會透過與被投資公司互動與溝通,或在股東會中行使投票權,以專業和影響力推動企業改善ESG表現,並提升永續作為。
當企業在商業利益和公眾利益間產生拉鋸時,議合能發揮協調作用,投資人一方面幫助企業理解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另一方面也能參與討論並提出建議,協助尋找兼顧獲利與社會責任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發展貿易協會 (UNCTAD)所發布的2025「World Investment Report 」報告發現,永續金融市場於2024年成長超過8.2兆,相比2023年提升了17%,表示全球資產管理公司陸續擴增ESG相關資產規模;Grand View Research 市場調查公司也指出,ESG市場投資規模預計於2030年達到79.65億美元,說明ESG成為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這股趨勢不僅改變了資金流向,也驅動各國政府加快制定相關規範。
例如歐盟推動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FDR)及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強制企業揭露更多永續資訊;亞洲各地也接連跟進,積極推動ESG相關法規,台灣也要求上市公司需發布永續報告書等ESG資訊。
而雖然ESG相關資產規模逐漸擴大,全球投資者對長期風險的關注明顯增加,但是根據2022年資誠會計事務所對全球管理投資進行的受訪調查,超過30%的資產管理公司表示,因為缺乏ESG相關數據和全球ESG複雜且不一致的監管標準, 讓他們難以找到有吸引力且適合的ESG投資機會,所以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傾向進行ESG議合,為被投資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專業知識,使其能夠制定變革計劃,建立長期的ESG戰略。

2024全球資產及財富管理報告指出,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預計於2028年達到171兆美元,高於2023年時所推估的成長率。為了讓掌握大量資金的機構投資者,以正確且有效率的方式對市場和所投資公司產生重大的影響力,台灣參考英國盡職治理守則等國際推動經驗並結合市場實務層面,於2016年發布「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鼓勵機構投資人肩負盡職治理責任,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等議題納入投資評估流程。
同時盡職治理守則中也提供指引,說明金融機構可以藉由持續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出席股東會和行使投票權等,適當地參與公司治理,並定期檢視其盡職治理、利益衝突政策和投票政策等執行結果,以評估其有效性。
舉例來說,臺灣證券交易所(TWSE)於2024年所公布的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趨勢中提到,議合進度需至少包含4階段:
而機構投資人應針對議合之議題提供支持性證據,包括具體量化目標或被投資公司同業實例,向被投資公司進行議合,並持續追蹤公司之營運狀況和ESG發展情形。
議合不僅有助於企業提升獲利表現,更是推動企業邁向永續的重要途徑。透過機構投資人與被投資企業的互動,可以在多個面向發揮影響力。以下將從3個層面說明:
在ESG議合的過程中,投資人能更清楚掌握企業的潛在風險和機會。當公司落實ESG實踐時,不僅有助於降低營運與法規帶來的成本,也能在氣候變遷、資源稀缺或政策調整等外部衝擊下展現更高的韌性。這樣的經營模式,能推動企業更負責任地運作,為投資人創造更穩健的回報,也有助於吸引更多資金投入ESG市場。
責任投資的理念並非將ESG欠佳的企業排除在外,而是透過投資搭配議合程序,協助企業更有動力發展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直接或間接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長期來看,不僅能推動整個產業朝永續方向轉型,也能帶動經濟活動往更健康、更穩定的模式發展。
在議合過程中,投資人會提出具體的數據目標與同業案例,並與企業進行溝通,要求在經營面做出改善。這能促使企業的永續資訊揭露更完整、標準化,也讓外界更容易掌握其風險管理、財務透明度及股東權益保護等面向。透過這樣的改善,投資人能更有效比較不同的ESG投資標的,同時帶動市場透明度與公司治理水準的提升。
雖然議合能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但在實務操作中,投資人也面臨不少挑戰。最常見的3大挑戰包含無法量化企業ESG表現、成果追蹤以及投資機會辨識,若缺乏完善的工具與標準,議合的效果便容易受到質疑。以下將詳細說明這些挑戰對投資人的重要性。
ESG數據散落且不一致,再加上全球ESG標準和框架不斷推陳出新,全球各地的法規會因為當地需求而有所差異。機構投資人需密切關注主流框架、各行業協會的動向才能掌握全球最新的趨勢,並透過ESG數據管理系統,建立數據蒐集標準流程,方可與被投資公司討論出適當且可行的ESG議合重點。
即使投資人與企業建立溝通機制,若缺乏明確的回饋機制與進度追蹤方式,議合的成效往往難以驗證。以2024年「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評比為例,仍有待加強的部分包括:在報告中清楚說明議合互動的內容、其對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實際影響,以及跨資產類別的揭露。
當投資人無法清楚掌握企業承諾是否落實時,就難以判斷議合是否真正促進了企業的ESG改進,也難以確認其對利害關係人的實質影響。這種追蹤困難不僅降低了議合的持續性,更可能削弱投資人對企業永續承諾的信心。
由於ESG資訊揭露品質參差不齊,加上評估指標與方法缺乏一致性,投資人常難以判斷哪些企業真正具備永續發展的潛力。部分企業可能僅進行「漂綠」(greenwashing)以迎合市場需求,使得真正具有長期競爭力的ESG標的被掩蓋,不易識別並鎖定具投資價值的企業機會,進而限制了永續投資的成效與影響力。
臺灣指數公司(Taiwan Index Plus, TIP)建置「IR議合服務平台(IR ENGAGE)」,協助提供上市櫃公司和機構投資人「法說會服務」、「ESG加值資訊」及「議合媒合」三大服務,藉以增加企業曝光和促進與機構投資人間的關係。而TEJ台灣經濟新報響應官方建構完善ESG議合環境政策,提供更為可靠、攸關與一致性的永續量化指標及永續資料。
TEJ台灣經濟新報依循SASB準則並獲官方授權建構量化變數,亦基於GRI準則檢視企業永續揭露狀況,為台灣企業制定適合的ESG評等,使投資人可以透過等級評定快速瞭解公司的ESG表現。瞭解需要改善的議題後,「TESG永續資料集」將各企業的ESG風險和表現都進行量化,讓機構投資人能夠以具體的數據與被投資公司進行議合,定期檢視被投資公司的ESG表現,掌握其改善進度。
透過一站式解決方案,讓您能夠精準有效地進行ESG議合!歡迎聯絡我們瞭解更多TESG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更多永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