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卻同時造成環境很大的負擔,溫室氣體的排放日益增加,使得全球暖化的情形惡化。為了防止人類的發展帶給環境迫害,聯合國在 1992 年提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 FCCC),目的在於穩定溫室氣體的排放,減緩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UNFCCC 的簽署國每年會招開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 COP),檢視全球氣候變遷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措施,永續發展得以逐漸落實。然而在這股綠色潮流中,卻有魚目混珠的情形,披著「綠」皮擠身其中。
漂綠是什麼?
有哪些漂綠事件?
如何防堵漂綠?
漂綠(Greenwashing)是由代表環保、友善環境的「Green」和漂白「whitewash」兩個字組合而成的新詞;意指企業、組織或商品,塑造出友善環境、保護環境的形象,實則不然。
保險商實驗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的環境顧問部門 TerraChoice 在 2007 年發表了《漂綠的七宗罪》(seven sins of greenwashing),使漂綠的概念更加具體。
然而漂綠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6 年,由 Jay Westerveld 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用來形容飯店業者重複使用毛巾這件事,重複使用固然是一個環保、節省資源的行為,但飯店業者不僅過度地去吹捧自己愛護地球,也對於廢棄物回收等影響力更大的議題上沒有作為。但當時大眾對於環保的議題不夠重視,因此「漂綠」也沒受到大眾的談論。
隨著永續發展的概念普及,環保成為了熱門的議題。許多商家為了跟上話題,著手於環保面向的產品行銷,市面上越來越多的綠色產品;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為了得到投資者的親賴,積極投入企業轉型,形塑成綠色企業。然而在大家共同為環保努力的過程中,也有不肖業者假「綠」之名混入其中,欺騙了大眾。因此「漂綠」的行為逐漸受到社會重視,各國政府和組織相應祭出規範和倡議去防堵漂綠。
為了迎合市場對於永續發展的需求,許多企業不擇手段地去塑造綠色企業的形象,甚至透過誤導性的包裝欺騙消費者和投資人。接下來會跟大家介紹一些曾經發生過著名的漂綠事件。
減效裝置(defeat device)是指會妨礙排放控制系統正常工作的任何事物,並且適用於發電廠或其他空氣污染源以及汽車。大眾汽車在 2015 年傳出在自身的柴油車蓄意安裝了這種減效裝置,而這些車子實際上排放的氮氧化物汙染物高達法定標準的40倍之多。大眾汽車透過這種手法去塑造自己是注重環保的品牌,欺騙了社會,也在事件曝光後支付了300億美元的罰金。
埃克森美孚公開表示支持巴黎協定,並且大肆宣傳其在環保的投入,然而實際上公司的主要業務和資金都還是集中在化石燃料上,僅有 0.2% 的資本投入低碳能源。此外埃克森美孚在社群媒體表示自己在碳捕捉和碳封存的領導地位,看似是環保的領頭羊,但卻被指出石油業者會透過把碳封存在油井延長油井開發壽命。不但沒有達成碳封存友善環境的目的,反而提高了石油產量,造成更多的環境汙染。
雀巢身為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生產大量的塑膠對環境造成危害。塑膠對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塑膠微粒會殘存在我們的環境,因此對於塑膠的減量和再生是很重要的課題。雀巢也承諾會做出改善,但並沒有訂定明確的目標和時程,也沒有針對消費者的回收做出努力。有提出口號,卻沒有對症下藥的去落實環保。
2019 年星巴克為了響應環保,將吸管替換成有一個小孔的杯蓋。這個行為看似減少了吸管的浪費,實際上新的杯蓋的塑膠含量卻比原本的吸管還要多,製造了更多的浪費。星巴克回應到他們使用的塑膠杯蓋是可回收的,可以重複利用,但根據統計全球只有 9% 的塑膠被回收;因此如果塑膠的回收率沒有提高,替換成杯蓋就是一個對環境造成更多破壞的行動。
氣候變遷日益加劇,大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議題。保護環境是所有人需要共同去努力的事情,企業也利用這個機會建立優良的品牌形象。若是真的有著手去改善會對我們的環境帶來很大的助益,卻有少數企業趁著這個機會,欺騙社會大眾,做出漂綠的行為。
在我們想要去為了我們的環境盡一份力的同時,我們必須擦亮眼睛!確實檢視這些企業或是商品是否是對環境友善的。政府也透過法律規範或是宣導去促進永續發展,雖然在台灣對於「綠色」和「永續」還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使得企業無從遵循,民眾也不易檢視;但國際間已經有許多規則可以借鑑。
歐盟針對永續一詞作出明確定義,將經濟活動分成 6 個面向。
ESG 相關的資料除了沒有一個統一的架構外,也不容易去做量化分析。SASB 準則將 ESG 相關資訊量化,方便投資人去做檢視及比較;同時也制訂完善的架構,提供企業在落實 ESG 時可以遵循的面向。
點選台灣財經資料庫 → TESG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 TESG 永續資料集 → 環境構面 即可獲得經過整理最完善的 ESG 相關資訊囉!
如果各位讀者對於本文、TEJ 資料庫有任何問題,或是想進一步獲取關於 TEJ 資料庫的操作權限,歡迎留言、來電或來信詢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