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回應碳費、塑膠公約雙重挑戰-ESG遠見

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回應碳費、塑膠公約雙重挑戰-ESG遠見

Photo by Flickr

前言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稅率」,對台灣產業帶來沉重壓力。面對這項挑戰,外界優先是否影響碳費徵收?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台灣的碳費政策將如期推動。」目前台灣碳定價制度已確立,預計2025年起徵收碳費,業者須在2026年繳納。

彭啓明指出,碳費在產業營收佔比極低,並非主要負擔。然而,考量產業在國際關稅壓力下,政府正積極跨部會研議各種協助方案,並爭取更多預算,幫助企業轉型並落實減碳,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除此之外,《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次談判於5日在瑞士日內瓦已正式展開。台灣政府並未缺席,已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與海洋委員會組成團隊,前往參與這場關鍵的談判會議。同時,環境部也成立「塑膠公約 INC-5.2會議戰情中心」,隨時掌握公約最新進展,積極與國際接軌。

環境部循環署長賴瑩瑩指出,台灣的塑膠循環政策與全球塑膠公約的四大核心面向高度契合,包括減少與替代塑膠製品,台灣透過多項限塑政策,並鼓勵發展循環容器租

賃等創新商業模式;塑膠產品設計,推動「綠色設計4S」原則,從產品源頭改善,鼓勵企業設計易於回收再利用的產品;塑膠轉型循環經濟,透過「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建立高效回收體系,並提供優惠費率,鼓勵業者使用再生料;最後是管理現有汙染,透過公私協力,持續加強環境清理與汙染管理,從源頭到末端全面防堵。

▶️延伸閱讀:碳費開徵對台灣企業獲利會如何影響?能否加速碳排大戶的減量成效

縣市淨零評比出爐!宜蘭靠「對話」勝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多家環團於7月30日發布「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評比報告」,聚焦全台八個自發性訂定2050淨零自治條例台北市、高雄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新北市、宜蘭縣等。從政策目標、再生能源推動、低碳建築、交通,至於社會溝通等16項指標進行全面檢視。結果顯示,宜蘭縣、新北市與台中市表現最為亮眼。

宜蘭縣的自治條例被評比最典範,不僅將地熱、漁業等在地產業特性納入考量,更在條例訂定過程中,透過公眾工作坊邀請社區居民、NGO等多元團體參與,並實際採納意見修正條文,展現出高度的溝通誠意與實質性。

圖一、宜蘭縣的自治條例被評比最典範,將地熱、漁業等在地產業特性納入考量

圖一、宜蘭縣的自治條例被評比最典範,將地熱、漁業等在地產業特性納入考量

圖片來源:宜蘭縣政府

新北市與台中市則在建築、交通及工業部門的減碳規範上表現突出,設定了具體的管制目標,展現都會區推動淨零轉型的決心。而台南市則在社會溝通的多元性和資訊透明度上獲得肯定,其詳細的會議紀錄與公開資訊有助於強化社會信任。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科長林修毅分享,自治條例的制定過程不應是終點,而是「對話的起點」,強調跨部門、跨領域的溝通協調至關重要。新北市環保局低碳社區發展中心股長許佳鳳指出,除了法規,更需要透過推廣教育與查核機制,才能確保政策被有效執行。

儘管部分縣市表現優異,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指出,多數縣市在既有建築節能改善、再生能源目標設定以及用電大戶責任規範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針對未來有意制定淨零條例的縣市,陳詩婷建議應先檢視與中央法規的銜接關係,避免重複,並根據當地產業與排放現況,制定更具體的管制策略。淨零自治條例不應只是政治宣示,更應成為引導社會轉型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應將條例制定過程視為建立社會共識與公眾參與的機會,讓淨零轉型不僅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全民共同的目標。

中華電信發35億永續債,攜手供應鏈投資生物多樣性

圖二、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

圖二、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

圖片來源:Freepik

中華電信於4日發行了35億元、為期5年的可持續發展債券,票面利率1.73%。這是國內電信業首檔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績效目標的永續債券,也躋身全球少數同類產品。

從ESG角度觀察,中華電信近年將業務營運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在生物多樣性方面,透過植樹、濕地復育等專案,和供應鏈夥伴一同承諾「不毀林、增綠林」。社會責任方面,公司推動「數位包容」,為偏鄉學校提供網路及數位教學支援,並鼓勵員工參與志願服務,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今年也加入全球EV100倡議,逐步汰換車隊為電動載具;這筆債券募集資金將同時投入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項目,結合綠色金融與本業需求,強化網路基礎建設的節能與循環利用,並支持在地社區發展。

▶️延伸閱讀:ESG 債券:綠色金融商品之一,認識永續金融的關鍵角色

台鐵公布碳成績單,9月車票印上碳足跡

台鐵與成大研究基金會合作,耗時近兩年完成「自強號」、「莒光號」和「區間車」三種車型的碳足跡盤查,經由法國標準協會艾法諾集團第三方查證,並取得環境部核發的「碳足跡標籤使用權」。根據盤查結果,台鐵的旅運碳排放量遠低於其他交通工具:自強號每人每公里產生約36公克二氧化碳當量、莒光號為50公克,區間車則是55公克。

圖三、台鐵與成大研究基金會合作,耗時近兩年完成「自強號」、「莒光號」和「區間車」的碳足跡盤查

圖三、台鐵與成大研究基金會合作,耗時近兩年完成「自強號」、「莒光號」和「區間車」的碳足跡盤查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自己搭車對環境的影響,台鐵宣布今年9月起,車票正面將會印上碳排放量。10月起,台鐵官網與手機App也將提供相關資訊。明年底,隨著非背磁車票全面更換,新車票背面將印上正式的碳足跡標籤,讓減碳資訊一目了然。

台鐵也透過車輛更新、提升能源效率和發展智慧鐵道等措施,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同時,也將在今年底前完成全台32個主要車站的溫室氣體盤查,並在明年正式登錄超過200個車站的碳排資訊,從點到面全面推動碳管理。

對於外界關心的碳費徵收與票價調整問題,台鐵坦言成本確實會增加,但票價調整需經由內部討論、董事會,以及交通部與行政院等嚴格程序才能定案。

台鐵董事長鄭光遠強調,台鐵身為重要的公共運輸,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致力於轉型為「優質低碳企業」。未來也將結合低碳住宿等方案,最快年底前推出低碳旅遊行程,鼓勵民眾選擇搭乘火車,響應綠色永續生活。

▶️延伸閱讀:碳排放量計算為何重要?如何計算企業碳排放量

搶救淺山生態!勤業眾信助臺中都會公園啟動復育計畫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日攜手合作,在臺中都會公園簽署「生態棲地復育ESG合作計畫」備忘錄,並親手種下80株原生樹苗,這項計畫不僅要復育淺山地區的生態,也將為園區帶來更穩定的生物多樣性。

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表示,臺中都會公園的生態近年面臨棲地破碎化問題,因此自2018年起便開始以「適地適種」原則,運用在地種子培育原生樹苗。截至今年,已種植超過9,000株樹木,致力於恢復自然生態。

這項合作計畫將聚焦於處理因褐根病等真菌感染而衰弱或死亡的樹木。在專業風險評估下,雙方將移除受病害影響且有倒塌風險的樹木,並選種具備抗病潛力的原生樹種。

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公園的固碳能力,更能營造出一個更為多樣、健康的生態環境,為各種生物提供更安全的棲息空間。同時,這項計畫也能保障遊客安全並維持園區景觀,實現保育與永續管理的雙重目標。

圖四、(左起)勤業眾信永續長姚勝雄、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處長張登文與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龔則立

圖四、(左起)勤業眾信永續長姚勝雄、勤業眾信總裁柯志賢、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處長張登文與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龔則立

圖片來源:勤業眾信官網

本文轉載自「ESG遠見」,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這裡可以獲得更多資訊-ESG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

在永續金融快速成為全球投資主流的趨勢下,金融機構不僅需要回應監管單位的揭露要求,更必須具備前瞻性的風險評估與投資決策能力。TEJ 永續解決方案專為金融業打造,整合 IFRS 、TCFD、PCAF 等國際準則與本地產業特色資料,協助銀行、證券與投信投顧全面掌握企業碳排放與 ESG 表現。我們的資料庫與分析工具,能協助金融機構進行投融資財務碳排放追蹤與管理、轉型風險情境分析,以及永續評等比較,不僅提升合規效率,更能在投資決策與資產配置中發掘新的機會。選擇 TEJ,即可在快速變動的永續金融環境中站穩腳步,讓您的機構兼顧獲利與永續責任,持續創造長期價值。

立即探索瞭解 TEJ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與國際趨勢接軌,強化永續金融競爭力!

延伸閱讀

返回總覽頁
Proc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