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業的價值由有形和無形資產組合而成,在計算公司估值時,須將所有資產納入考量。有形資產較容易理解,凡是具有實體且可被衡量的資產都屬於有形資產,包含固定和流動資產,例如現金、設備和債券等;而無形資產由於看不見摸不著,在評估上遠比有形資產來得複雜,需要深入的分析和專業的評估方法才能準確反映其真實價值。本篇將說明無形資產是什麼、無形資產分類和常見的評估方式,幫助企業充分發揮無形資產的價值,並建立健全的無形資產管理觀念。
Table of Contents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所定義,無形資產不僅是「無實體但有經濟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還需具備三個特徵:可識別性、控制權和未來經濟利益。包含商標、專利、特許權、品牌、人力資源等等,都是公司的無形資產。簡單來說,有形資產是具有貨幣價值且實體存在的資產,包含機器設備、工廠、存貨和現金等,而無形資產則指沒有實體形式,但有使用年限和經濟價值的資產。下方整理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2者的差異,從定義、資產類型、價值衡量、帳面計算方式和是否可被售出等5大方面進行比較。
有形資產 | 無形資產 | |
定義 | 可被觸摸到的實體資產 | 無法觸摸但有使用年限和經濟價值的資產 |
資產類型 | 機器設備、工廠、存貨和現金等 | 商標、專利、特許權、品牌、人力資源等 |
價值衡量 | 有明確具體的估算方式 | 估算方式複雜 |
帳面計算方式 | 採用折舊方式計算,按照資產的使用年限或預期壽命,每年減計資產的價值 | 採用攤銷方式計算,將無形資產成本分期攤提 |
是否可被售出 | 有可明確被衡量的價值,售出時間較容易預估 | 難以評估真實價值,且部分無形資產難以單獨售出 |
在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的定義中,無形資產僅限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但根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因雙方併購而取得的無形資產也會需要進行計算。因此接下來會根據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3號企業合併之規定,進行無形資產的分類和說明。
能夠從企業中分離出來並單獨出售或無法出售的無形資產,例如:
雖然無形資產的價值會隨著經濟情勢、市場競爭的變化而波動,但可被法律明確定義出來或視覺化。舉例來說,知名運動品牌NIKE的商標符號,以及台積電獨特的7奈米製程專利技術等,都是可辨認且具有重要價值的無形資產。
當企業被併購時,若買方支付的金額遠超於賣方公司的有形資產價值,產生的帳面溢價就稱為「商譽」,包含公司的品牌價值、客戶關係、企業文化、專案和人力資源等等,這些都是可能替企業帶來潛在收入的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評估被併購企業的價值,但也可以應用在其他貿易、稅務或法律案例中。
若符合上述5種評估目的之一,建議尋找專業的評價人員協助進行無形資產的評估。評價人員在評估企業及無形資產時,須遵循台灣評價準則的規範先確認無形資產評價的目的,再採用適當的評估標準和評價方法,並針對評價結果進行權衡和分析。
收益法是評估無形資產時最常使用的評價方法。採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時,財務預測與折現率為估算無形資產價值時最關鍵的2個因素。
市場法是與市場上其他相似的無形資產進行類比,參考市場上相似的無形資產成交價格和資訊,進一步反推目前無形資產的價值。因為獨特性較高,難以找到相似的可類比對象,且調整幅度難以判斷,故無形資產之評價較少採用市場法。
成本法是以投入多少成本可以達到目前的無形資產規模來當作評價方式,並且依照新舊資產進行差異調整。主要適用於標的無形資產之利益流量難以辨認衡量且缺乏可類比之市場交易資訊,例如管理資訊系統、企業網站及人力團隊等類型之無形資產。
若想要獲得合理的無形資產評價,須根據無形資產的分類選擇適合的評估方式,我們整理了一張表格,幫助您快速了解有哪些「無形資產評價」的方法。
TEJ台灣經濟新報,以建置財金資料庫起家,成立超過三十年,是台灣最大、最詳實的金融財經資料庫公司。TEJ以高品質的資料庫為基礎、可驗證的評價流程,提供各項評價服務。TEJ評價分析團隊包含多位CVA評價分析師,並擁有豐富的產業分析經驗,針對企業評價及無形資產評價個案,從案件前的需求訪談,到評價內容客觀分析,以數據佐證,完成後協助回覆與諮詢,提供您最公正客觀的一站式評價顧問服務。
了解完整的TEJ評價服務,請聯絡我們諮詢評價服務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