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of Contents
《透過企業TNFD報告書,試析TNFD自然風險評估-定位(L)之應用》一文,已介紹目前企業於TNFD報告書在L階段的揭露狀況,同時藉由TEJ建構之自然風險評估模式,協助企業在編撰上能更細緻地評估營業場域與自然之間的影響,並以量化的方式揭露其影響範圍,讓企業可藉此評估在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況下,應將有限資源投入在正確的方向上,投資人也可透過數據化及投入資源方向,檢視其努力成效。
本研究延續《透過企業TNFD報告書,試析TNFD自然風險評估-定位(L)之應用》,以南亞科(2408)及台灣大(3045) 2023年TNFD報告書為案例,檢視兩報告書中於評估E階段的揭露情況。
TEJ先前已針對企業營業場域、食品與農業、化學品產業等領域,撰寫TNFD自然風險評估專文,
可以參考下方連結:
🔗透過企業TNFD報告書,試析TNFD自然風險評估-定位(L)之應用
🔗TNFD自然風險評估-企業營業場域是否對生態系及生物群落具高度影響?
在評估LEAP前須確定:
(1)組織中哪些活動可能存在與自然相關的重大依賴、衝擊、風險和機會,及
(2)組織內部當前能力、技能及數據水準,評估需要考量和確定的資源(財務、人力和數據)及時間分配。
在L階段需確認企業本身、上下游或價值鏈所依賴或影響的區域,是否坐落在自然敏感區內,與企業本身與上下游活動類型。在E階段,主要係根據L階段所辨認出潛在重大自然相關依賴和影響的部門、價值鏈及據點,進一步對自然依賴與影響更深入詳細的描述及評估。
確定前述兩個條件後才可進行LEAP評估模式,評估(E)階段中主要有以下考量:
▶️延伸閱讀:雙重重大性是什麼?雙重重大性原則、重要性與實務案例解析
由上述四個考量內容可知,企業在評估組織內各部門的直接營運位置、是否存在中度或高度依賴和衝擊、哪些位在生態敏感區。亦即企業須辨識出產業面對哪些依賴與衝擊,之後再透過空間資訊評估不同營運據點面對自然風險的風險高低程度。
▶️延伸閱讀:從座標到決策:空間資料在氣候與自然風險評估中的實踐 – 2025 TEJ ESG講座
組織的營運活動都直接或間接與自然資本與生態系服務有關,例如半導體廠商生產須仰賴足夠且乾淨的水源。
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在E階段考量重點有所不同:
應辨別及分析投融資組合中,組織或活動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如大型投資組合,應優先關注在產業內的關鍵組織或活動,尤其是位於敏感地區或對敏感地區有重大依賴與影響者。
▶️延伸閱讀:如何有效評估氣候風險?金融業轉型與實體風險的評估實例解析
應辨別、分析並衡量自然資本和生態系服務,並了解其業務流程中,這些資源如何創造價值。同時,應辨別和分析組織營運中可能對自然資本和生態系服務產生影響的驅動因素,並探討這些影響的具體內容。
組織應辨認依賴哪些生態系服務,生態系服務分為供應服務、支持服務、調節服務及文化服務四種:
▶️延伸閱讀:用水大戶注意!企業耗水費 開徵,一文帶你看懂遊戲規則
依據台灣大哥大公布之2023年TNFD報告書,企業可能因生態系統的改變而面臨風險或產生機會。台灣大屬電信業,在評估依賴重大性的過程採用國際Encore資料庫及公司工作坊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在產業分類上,屬電信業的台灣大對自然與生態系統的依賴主要表現於下列幾個面向:
(1)能源消耗;(2)電子設備製造;(3)資源循環和電子廢物;(4)基地台建設;(5)數據中心運作;(6)供應鏈管理。此外,台灣大揭露各影響因子之重大性程度,如下圖一所示,並彙總Encore資料庫與工作坊問卷結果之依賴因子。
圖一、台灣大依賴類型彙總表

資料來源:台灣大哥大2023年TNFD報告書
影響重大性的部分與依賴重大性採用相同的評估方式,由Encore資料庫顯示,台灣大自然相關影響重大性前三大為「陸地生態系統利用」、「干擾與擾動」及「固體垃圾」,如圖二所示。並彙總Encore資料庫數據與工作坊問卷結果之依賴因子。
圖二、台灣大影響重大性程度

資料來源:台灣大哥大2023年TNFD報告書
然而,如圖三所示,在應用Encore資料庫時應將產業以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SIC),依據Encore產業分類的依賴與影響因子,電信業將進一步區分為其他電信活動、衛星電信活動、有線電信活動及無線電信活動四種。
同時,不同的電信活動在依賴與影響因子部分存在差異,因此,台灣大在E階段時雖採用Encore資料庫之依賴與影響因子進行揭露,但在產業分類上並未採用有效的分類方式,導致在評估上會不一致。
圖三、電信業於Encore資料庫查詢圖

資料來源:Encore資料庫
依據南亞科2023及2024年出具之TNFD報告書顯示,如圖四所示,南亞科於評估(E)階段時並非採用Encore或WWF評估結果,而是依據環境與經濟會計系統(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 SEEA)劃分之生態系服務產生之依賴,而影響並未提及採用何種劃分標準。
圖四、南亞科依賴與影響分類

資料來源:南亞科2024年TNFD報告書
南亞科審視自身營運周遭環境可能的自然變化及面臨的自然依賴風險,認為主要依賴議題為「水資源供給」與「非金屬礦物」,6項高度重大性自然依賴議題分別為「金屬礦物」、「化石燃料」、「降水特徵調節」、「當地氣候調節」、「疾病控制」及「空氣過濾服務」,如圖五所示。
圖五、南亞科依賴矩陣

資料來源:南亞科2024年TNFD報告書
南亞科透過內部之分析、討論,說明主要影響議題為「溫室氣體排放」與「水資源使用」、「間接能源使用」及「固體廢棄物」等4種,高度重大性影響議題分別為「水汙染」、「非溫室氣體的空氣汙染物排放」及「礦物使用」等3種,如圖六所示。
圖六、 南亞科影響矩陣

資料來源:南亞科2024年TNFD報告書
綜合上述台灣大哥大與南亞科TNFD於評估(E)階段的揭露方式,可發現如果企業要採用Encore資料庫或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之依賴與影響因子時,企業需進行產業分類轉換。
Encore資料庫依據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SIC),企業按照其主要經濟活動進行分類;WWF則依循標準普爾公司(S&P)與MSCI於1999年制定之全球行業分類標準(The Global Industry Class ification Standard, GICS)。
我國在產業分類使用上主要以主計處產業分類標準為多數,若企業要採用Encore資料庫之依賴與影響查詢時,企業需參考行政院主計處「行業統計分類」進行產業分類由主計處產業分類系統轉換成ISIC產業分類編碼。若金融機構投資(或融資)部位為GICS產業分類時,則需要將GICS轉換成ISIC產業分類。
若要將WWF依賴與影響分類,企業需:(1)參考行政院主計處「行業統計分類」進行產業分類由主計處產業分類系統轉換成ISIC產業分類編碼,(2)將ISIC產業分類編碼轉換至GICS產業分類編碼。
無論是主計處產業分類轉換成ISIC產業分類,或是GICS產業分類轉換成ISIC產業分類,都會產生出「一對多」的產業分類問題。這個階段需要透過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於產業的熟悉度進行進一步的人工判斷。最後利用Encore資料庫進行產業配對,產出依賴與影響因子。
企業與金融機構於評估(E)階段需要評估:(1)企業本身、(2)上游供應商,及(3)下游客戶三者對於自然的依賴與影響。若供應商與客戶較為單純,可直接透過手動方式進行查詢。然而,對於具一定規模之企業及金融機構而言,供應商及客戶相對多元,同時投資與融資標的也散布於不同產業,因此TEJ為解決在產業分類及依賴與影響因子查詢上的困擾,提供我國公開發行以上企業:(1)Encore資料庫依賴與影響因子資料集,及(2)WWF依賴與影響因子資料集。
▶️延伸閱讀:TNFD自然相關實體風險等級評估,解決圖資分散、評估技術與流程瓶頸,讓自然風險評估真正落地
資料查詢結果如圖七所示。台灣大於主計處的產業分類進行轉換至ISIC產業分類,並配對至Encore資料庫之依賴與影響因子,可發現台灣大所屬之「無線電信業」主要依賴「調節及維持式服務」及「遺傳物質服務」兩種生態系服務。調節及維持式服務的依賴因子為全球氣候調節、土壤與沉積物滯留、局部氣候調節、水流調節、防洪服務、風暴減災等六種,遺傳物質服務之依賴因子為供水服務。
影響因子部分主要為「棲地遭破壞」、「氣候變遷」、「汙染」及「資源過度開發」等四種。棲地遭到破壞可分為環境干擾、土地利用面積兩種,氣候變遷因子主要為溫室氣體排放,汙染因子主要為固體廢棄物的產生與排放、有毒污染物排放到水與土壤、非溫室氣體空氣汙染排放等三種,資源過度開發因子主要為用水量。無論是依賴與影響因子,都對應至相對應之大氣、土地、淡水、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等5個構面。
圖七、透過產業轉換之Encore資料庫依賴與影響重要性-台灣大

資料來源:TEJ研究整理
資料查詢結果如圖八所示。南亞科於主計處的產業分類進行轉換至ISIC產業分類,並配對至Encore資料庫之依賴與影響因子,可發現南亞科所屬之「積體電路製造業」主要依賴「調節及維持式服務」及「遺傳物質服務」兩種生態系服務。調節及維持式服務的依賴因子為全球氣候調節、大氣與生態系統稀釋、感官影響(噪音除外)、固體廢棄物治理、土壤與沉積物滯留、局部氣候調節、水流調節、水淨化、空氣過濾、防洪服務、降噪、降雨規律調節、風暴減災等十三種,遺傳物質服務之依賴因子為供水服務。
影響因子部分主要為「棲地遭破壞」、「氣候變遷」、「汙染」及「資源過度開發」等四種。棲地遭到破壞可分為環境干擾、土地利用面積兩種,氣候變遷因子主要為溫室氣體排放,汙染因子主要為固體廢棄物的產生與排放、有毒污染物排放到水與土壤、非溫室氣體空氣汙染排放等三種,資源過度開發因子主要為用水量。無論是依賴與影響因子,都對應至相對應之大氣、土地、淡水、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等5個構面。
圖八、透過產業轉換之Encore資料庫依賴與影響重要性-南亞科

資料來源:TEJ研究整理
企業與金融機構於評估(E)階段需要衡量:(1)企業本身,(2)上游供應商,及(3)下游客戶三者對於自然的依賴與影響。供應商及客戶名單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可採用手動查詢進行,但如果在數量龐大或是結構較為複雜的情況下,仍採用手動方式進行查詢,則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及時間。
因此,TEJ為解決在產業分類及依賴與影響因子查詢上的困擾,提供我國公開發行以上企業:(1)Encore資料庫依賴與影響因子資料集,及(2)WWF依賴與影響因子資料集。
TEJ除提供使用者查詢方式公開發行以上公司對應之依賴與影響因子,進一步提供各依賴與影響因子對大氣、土地、淡水、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等5種構面,便於使用者應用於TNFD報告書。
企業透過LEAP評估法能有效評估企業營運活動自然相關風險因子,而企業營運活動所在之「定位(Locate)」是評估自然風險的第一步!TEJ TNFD自然相關風險解決方案,依據國際間衡量方式及我國農業部之評估自然風險之方式,協助您面對不同自然風險衡量方式。從評估LEAP評估法中「定位(Locate)」評估階段著手,確保企業能夠全面了解並應對其所處地點的自然風險。透過TNFD解決方案,企業不僅能提升其自然風險管理的能力,還能加強其永續發展的競爭力,從而實現更高的環境和經濟效益。